王叔退休后的日子一开始过得倒也轻松,每天早上去公园打太极,中午和老伴儿下馆子吃点好的,下午就泡个茶打打牌。
可是最近几个月,他老是喊胃胀、胃痛,有时候饭后还反酸。
“你这是不是胃病啊?”老伴儿一边给他倒热水一边念叨,“看你最近老吃外卖,胃怎么可能受得了?”
“哎呀,我就图个口味重,吃得香点。”王叔一边揉着肚子一边皱眉。
后来胃实在不舒服,王叔去了趟医院,医生说他有慢性胃炎,再不注意饮食,迟早发展成胃溃疡。
医生还开了一堆检查单,把王叔吓一跳。
回家后,王叔开始对吃这事上心了——可越查资料越懵圈:有人说喝粥养胃,有人说粥没营养;有人说多吃粗粮,有人又说粗粮伤胃。
到底怎么吃才是真正养胃啊?
吃东西这件事,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嘴上不注意,胃可不会跟你讲情面。你是不是也像王叔一样,越想吃得健康越迷糊?
一、胃不好,会有哪些影响?
胃,是我们身体的“前线指挥部”之一,吃进去的所有食物都得先经过它。
它每天得分泌足够的胃酸、消化酶,搅拌食物,把营养一步步送到肠道。但这个系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铁打的”。
一旦胃出问题,会有哪些影响呢?
吃啥都胀、吃啥都不香:最常见的就是胃胀、反酸、嗳气,明明没吃多少,却觉得顶得慌。
老是觉得累、乏力:胃吸收不了营养,就算吃再多,身体还是“虚”。人容易累,抵抗力也变差。
情绪也会被胃带跑偏:有科学研究显示,胃不好的人更容易焦虑、烦躁。胃和大脑是“肠脑轴”直接相连的,情绪和肠胃互相影响。
严重的甚至发展为胃溃疡、胃出血:这就不是靠调整饮食就能缓解的了,得正规治疗,甚至要住院。
所以啊,胃这个“中年危机前哨”,得从现在就开始养,别等它“罢工”了才追悔莫及。
二、要想养胃,这4种食物要少吃
咱说实话,很多人的胃,就是被自己一点点吃坏的。尤其是下面这四种吃法,如果不改掉,再补再调都白搭:
1.少吃太过精细的食物
什么白米饭、细面条、白馒头,看着清淡,其实太细太软,营养少、纤维少,胃长时间消化这些食物,反而更累。
吃得太精细还容易引起便秘,这对胃肠都是负担。
建议:米饭可以换成小米粥、藜麦饭、玉米糊这些杂粮类,既养胃又提供纤维,但注意要煮烂一点,不然粗糙伤胃。
2.少吃刺激性的食物
辣椒、麻椒、酒精、咖啡、碳酸饮料,这些对胃黏膜的刺激特别强。你可能觉得“我就吃一点没事”,但长期“熬夜 刺激饮食”是胃病高发的双重诱因。
建议:改吃温和食材,比如南瓜、山药、胡萝卜,做饭少放辣,偶尔想吃麻辣火锅,也得安排在中午吃完,好给胃一点恢复时间。
3.别吃得太多太撑
“吃撑了”是很多人嘴上的口头禅,但对胃来说,这是实打实的“过劳操作”。
胃一旦过度扩张,就容易造成胃动力下降,食物停留时间过长,还容易反酸。
建议:一顿饭吃七分饱就好,晚饭更不宜吃太晚太多。一个简单标准:吃完饭还能站起来走两步,不觉得胀,那就差不多。
4.吃饭时别狼吞虎咽
你有没有在赶时间的时候三分钟解决一顿饭?这样的吃法对胃来说,是一场“暴力拆解”。
没经过充分咀嚼的食物直接送进胃里,会增加胃的负担,时间久了,就会损伤胃黏膜。
建议:吃饭的时候放下手机,认真吃饭,每口咀嚼15~20下,帮助胃减少压力,还能慢慢感受到饱腹感。
三、教您5招养胃法,对照做起来
下面这5招,既实用,又容易坚持,关键是——不会觉得“难受”!
1.早餐吃得对,胜过吃补药
很多中老年人早上不饿,就随便吃点。可一顿优质的早餐,是唤醒胃动力的关键。
建议早餐吃点热粥 鸡蛋 少许蔬菜或小菜,不要吃冰牛奶、冰果汁。
小贴士:推荐小米红枣粥、山药粥,早上来一碗,胃暖身也暖。
2.饭后别急着坐下或躺下,动一动最好
吃完饭就窝在沙发上看电视,这样最容易胃胀。饭后散步20分钟,不但促进消化,还能防胃食管反流。
特别提醒:晚上饭后散步别太剧烈,轻松走一走就行,别搞得像锻炼一样大汗淋漓。
3.每天固定时间吃饭,养成“胃的生物钟”
胃也是有节奏的器官,它喜欢有规律的生活。三餐定点吃,胃分泌消化液也能准时“上线”。
做法建议:设定三个饭点,比如早上7点半、中午12点、晚上6点半,不要拖太久,也不要饿太狠。
4.睡前2小时别进食,让胃有时间休息
晚上10点睡觉,那最晚8点就该停止进食。否则食物还在胃里转,你人虽然在睡觉,胃却“加班”。
加分项:如果睡前觉得饿得慌,可以喝点温水,或者一小杯热牛奶,不要吃固体食物。
5.适当按摩“中脘穴”,调理脾胃
“中脘穴”在肚脐上方约四指宽处。每天用手掌轻轻按揉中脘穴3~5分钟,可以缓解胃胀、促进胃动力。
特别适合:吃完饭后不舒服、胃胀的人,坚持几天试试看,很多人反馈很管用。
四、总结
养胃,不是靠忍着饿、吃得清淡就够了,而是要吃得对、吃得慢、吃得有节制。
别再被网络上的“食补秘方”绕晕了头,从现在起,试试这5个简单动作,让你的胃真正“轻松一点”。
注:文中图片均经过视觉中国授权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