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人可以摆摊了,但却没人跟你砍价了。
说到地摊,想起大四毕业时在食堂门口摆摊甩卖的那堆带不走的破烂。
西安的夏天很是闷热,到了晚上8点地面还是滚烫的。借着食堂和路灯的光,靠着电灯杆,跟室友摇着扇子啃着西瓜,以过来人的身份一一点评着来来往往的学弟和天真无邪的学妹,有人来问价格还装模装样地讨价还价。
旁边是班里胖子他们宿舍那摊,胖子有个40kg的臂力棒,用了不到5次。突然有个妹子过来问多少钱?胖子笑的得全身肉乱颤:哎~别问多少钱,你能掰动,直接拿走!没想到妹纸直接拿起臂力棒轻松地来回掰了几下,闯关成功扛上就走,留下目瞪口呆的胖子,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
我跟室友当场把西瓜都笑喷。最后的出摊成绩是一个食堂阿姨20块钱买走了两床棉被,其余旧书暖水壶马扎,连在摊上支起的小台灯都啥的,全部打包35块给了一个学弟。揣着55块欣喜若狂地拖着夹板拖,拉着亏损的胖子去了小吃街,点了20串5块钱一串的新疆大烤肉,加冰封,花106。
再然后是毕业到了广州,每天下班后昏黄的路灯下,零零落落在公交车站还有超市边上,各立交桥的地下通道里的那些书摊。那些堆出来的地摊文学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号称正版的二手书,一类是摆着出版社清仓纸牌子的新书。都有着相当醒目的封面和大标题:《人类未解之谜》、《图解阴阳》、《会吃活百岁》……还装模作样带一个出版刊号。
书摊旁边有个在自行车后座绑了碟箱的小贩,神色暧昧问路人要不要碟,有仙剑奇侠的游戏盗版,有一张集成几百首的mp3合集,也有互相心领神会从碟箱夹层掏出的藏私。那时候我光顾了好几回,买过《越狱》和《*都市》和《如何挖到人生第一桶金》,回到出租小屋楼下,在凉皮小摊打上一份凉皮,吸溜着蘸满辣椒油的凉皮,幻想着有一个Miclael那样的男友。
今早上还没起床,小区群里说大门外边有鱼有菜卖,跟我妈拎着个水桶出去,有种重回少年的感觉,但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反差。那个被老板问一句阿珍(我妈的名字)的女儿都这么大啦?就躲到我妈背后的女孩,现在自然地挽着我妈的胳膊,笑嘻嘻地看着小摊贩:老板吃了没哇?
更让我深感反差的是,小摊贩讨价还价的水平,跟10多年前完全不能同日而语。那时候卖个苍蝇拍都能跟我妈*上七八个回合,今天碰上的都是新兵蛋子,才还个价就进入了各自射程范围,成交!我妈拎着满满一桶菜和鱼,带着丝丝遗憾:估计还是买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