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怎么说,八十耄耋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2-11-20 10:20:46

年龄称谓,在古代主要是用于指代年龄的称呼。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

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

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古代年龄称谓,你都知道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于是有了志学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从心之年……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 · 曲记篇》中说:

“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

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

八十曰耄耋、九十曰鲐背,百年曰期颐。”

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

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

这可能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

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

九十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

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你还知道哪些年龄称谓?

孩提、总角、豆蔻、弱冠……分别代表多大?

我们先来简单地盘点一下吧:

① 总角: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童年时代为“总角”。语出《诗经》,如《诗 · 卫风 · 氓》:“总角之宴”,又《齐风 · 甫田》:“总角兮”。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②垂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因此,“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③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成童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 · 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④ 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语出《礼记 · 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⑤ 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 · 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 · 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⑥ 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⑦ 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另有,“知天命”也指五十岁。

⑧ 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⑨ 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⑩ 耄耋:(mào dié),指80岁。语出《汉 · 曹操 · 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⑪ 鲐背:(tái),90岁,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 · 大雅 · 行苇》:“黄台背”“台”“鲐”通用。《尔雅 · 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⑫ 期颐:(qī yí),指百岁。语出《礼记 · 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

《人民日报》:中国古代年龄称谓,你现在属于人生中的哪一个阶段呢?

戳图学习,找找自己的年龄称谓吧! ​​​​

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怎么说,八十耄耋(1)

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怎么说,八十耄耋(2)

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怎么说,八十耄耋(3)

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怎么说,八十耄耋(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