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寺怎么拜祭,法雨寺祭拜顺序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2-11-22 00:56:10

文:泰山石

拜佛普陀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普陀山之所以名扬四海,完全得益于观音菩萨的道场。“ 观音送子"、“救苦救难",观音大士的形象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深入人心,她是中国人心目中排名第一位的菩萨,南到天涯海角,北到漠河,很多信男善女不远万里来到普陀山叩拜,求子、求福、求康。连日本等很多外国僧人、居士和佛教信也漂洋过海,历千辛万苦来到菩陀听经禅。我虽然没有宗教信仰,但自小对观音菩萨极尊崇,故2009年秋末,乘去浙东招商引资之便前去拜谒。

八点多一点,我便弃车登舟上岛,只见洪波浩荡,白浪环绕岛上古树林木苍翠挺拔,到处繁花似锦,岩壑奇秀,殿宇雄伟,恰似一幅色彩斑斓的山画卷。看着这些美丽的景色,我猛然想起北宋大诗王安石赞美普陀山的诗:山势欲压海,禅宫向此开,鱼龙腥不到,日月影光来。真乃妙诗点晴啊!

为了提高游览质量和率,我们特请了一位董导游。她面容姣丽,体态匀称,一张樱桃小嘴特别健谈,领着我们一边前行,一边讲普陀山的掌故。普陀山全称普陀洛迦山,是梵语音译,意为“美丽的小白华(花)",故又名"白华山”,苏东坡《送冯判官到昌国》诗中"兰山摇秀山舞,小白桃花半吞吐"的“小白"指的就是普陀山。此原为洪荒之地,秦时方士安期生卖药东海边,渡海首上普陀并作文以记。汉成帝末年(公元前7年),南昌尉梅福避王莾之乱到该山择穴隐居,采药到山居洞炼丹,济世于民,后人取山名为“梅岭”,立祠祭祀,今存遗迹于梅福庵。晋代葛洪到普陀山,居仙人井炼丹,今普济寺内尚葛洪井遗迹。但真正让普陀山扬名于世的是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之后。其时,有一位叫慧锷的日本法师在五台山求法,求赠一尊观音菩萨檀木雕像,当渡海回国行至舟山莲花洋海面,突遇狂风,巨浪滔天,船触礁搁浅。慧锷慌忙跪在观音像前祷告:"如大士不肯东渡,我将在此另建寺院供养。“ 话语刚停,便风平浪静。慧锷奉佛登岸,在居民张氏家中暂住,修船再作打算。夜间,梦见观音菩萨对其说“汝但安吾此山,必令便风相送。” 醒后将梦告诉随行人员,均感惊异,于是将观音佛像先供奉在张氏家中,不久移至潮音洞供奉。后于公元916年在张氏宅址建起一座寺庙,名为“不肯去观音院",慧锷成为普陀山第一代开山祖师。此后,有梵僧来山燃指礼佛,常见观音菩萨示现。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太监王贵奉锦幡到普陀洛迦山进香,首开朝廷降香普陀山之例。后宋神宗钦赐“宝陀观音寺”额,即今天的“慧济禅寺”,并赍银建寺,从此普陀山观音香火大盛,我国僧俗人及日本、朝鲜等国来此登山礼佛者络绎不绝。又经元、明、清各代兴建,至民国初,全山共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八十八庵、一百二十八茅蓬,号称“五百丛林,三千僧众。"民国后期至新中国成立前,因战争连年,百业凋敝,普陀山佛教场所也在劫难逃,殿宇残毁、佛像毁损,僧人外逃,经卷散佚。新中国成立后,普陀山得到很好保护和修复。1989年新建了慧济寺观音殿,1997年10月30日高38米的观音铜像举行开光典礼,此后又兴建了规模宏大“宝陀讲寺",真的应了"国运兴,宗教兴"那老话。

听了导游的讲解,我们略知普陀山之大。考虑普陀山景点很多,我们只有一天时间,所以要求导游要精中选精。经过权衡,最终决定选择岛上最大的古庙普济寺和观音菩萨铜像这两处细看,其他的走马观花或放弃。

我们首选的普济寺,又名佛顶山,坐落在向华灵鹫峰与正趣峰之间,是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其前身是“不肯去观音院"。普济寺规模宏大,有十大殿、十二楼、十七堂、四轩,建筑面积接近一万八千平方米。全寺六进殿堂,坐北朝南,背倚灵鹫峰,面向海印池,左为融来院文昌阁,右为锡麟饭庄,是典型的轴线对称的格局,沿中轴线建了很多金碧辉煌的殿堂,有天王殿、御碑殿、大圆通殿、藏经楼、罗汉堂等。

为了抢时间,争取多看一些,大家走的很快,一会儿便到了“观自在菩萨"墙。此墙由七块大石板镶嵌而成,高约三米,长数十米,墙上“观自在菩萨”五个米见方的楷书俊健潇洒,气势雄浑,稳健凝重,一看就知出自名家之。在“观自在菩萨"五个大字的左刻有《华严经》颂偈,右侧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均为楷。过了"观自在墙菩萨"墙,到了莲花池。莲花又名海印池,亦称放生池,建于明代。池上有三座桥,东为永寿桥,西为瑶池桥,中为平桥。永寿桥又名莲花桥,精致典雅,桥两侧栏杆立柱上雕有40只小狮子和桥拱边饰的4只螭首,工艺精细,神态各异,生动逼真,古朴典雅。瑶池桥因海印池产白莲,光明洁白如天上仙境瑶池而得名。该桥四隅各制龙头,逢雨,水从龙头口出,生出袅袅轻烟。中桥平阔,北接普济寺正门,南接碑亭,人行其上,如履波上,别有风趣。御碑亭高、宽、长均十余米,共三间,檐歇山顶,琉璃筒瓦,金碧辉煌,内亭中植汉白玉,“御制普陀普济寺碑”。桥上楹联:山水清嘉游客乐,丛林茂秀惠风和; 倒影春波如入画,暗香夜月快临风。此联道明了碑亭之诗情画意,与苍劲有力,结体丰美的书法相得益彰。平桥中断名为“定香亭”的八角湖心亭,是欣赏“莲池夜月”景观的最佳处。“定香亭"及亭柱上“永寿凌波千璋合,长虹卧水百莲生; 蓬莱仙境无是胜,佛国灵区有此奇”和“心定一池大悲水,佛香三界藕花风”两联均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所书,联语意境贴切,清新脱俗,用笔遒劲,神韵清雅,让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过了池上桥,山门上“普济禅寺"黑底金字匾额赫然在目,两边联语为“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 进入山门,钟、鼓两楼位居两侧,斗拱翘檐,雕有龙头、松鼠、荷花等吉祥图案。穿过山门便是天王殿,正中供着的“布袋和尚"笑容可掬,栩栩如生。佛龛两侧的楹联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的人。此联在当今世界犹如一剂良药,劝导人们为人处世要能够“大肚能容”,面对贫富不均能释然面对,做到“笑口常开”。再往前是圆通殿(圆通是观音菩萨的别称),为普济寺的主殿,相当于其他寺庙里的大雄宝殿,八、九米高观音菩萨结跏坐像供奉在正中,善财和龙女分站在两侧。此殿内有很多国宝级文物,康熙皇帝的“普济群灵"和历代名人题写的匾额几十。此处有很多楹联,其中有副寓意尤为深。一联曰:十二愿普济群萌,千处乞求千处应; 廿五有同生景仰,万邦有感万邦灵。上联侧重于观音菩萨所发的十二种大愿,下联注重于三界各类众生对观音菩萨度生本怀的由衷赞叹。另一联曰:悲愿洪深,尽尘刹示生救苦; 普门广大,遍法界随类现身。此联是对观音菩萨现身世间,寻声救苦,见机度化的慈情悲怀的赞颂。再一联曰:楞严会上独选圆通,法华侨中普门大悲,上求下化,契机方能契理;极乐莲邦位继调御,娑婆秽土慈航倒驾,古往今来,成佛要在成人。此联意在告诫信众,成佛要先成人,不把人做好,而去谈成佛作祖或了生脱生,都是不切实际的空谈。再往后还有藏经楼、方丈殿、灵鹫楼等,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导游的讲解声中缓缓而过,没有细看。

从普济寺出来,已近下午两点,我们匆忙吃点东西,接着去敬拜观音菩萨。观音菩萨铜高38米,耸立在海边,头顶蓝天白云,一目千里,身后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观音菩萨铜像管很高大,但雕工却极精细。远远望去,大慈眉善目,神态安详,似在看着每一个游,像在寻找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与很多信男善女一起,怀着虔诚的心,恭恭敬敬地站在菩萨面前,双手合十,一遍又一遍默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向她祈福求安。

这次因时间关系,我虽然没有能拜谒法雨寺和慧济寺,略感遗憾,但也滿滿的知足。留景留意,也就是留下了念想,总有一天,我还会携驴友、约亲朋重游海天佛,再拜观音菩萨,听禅法雨、慧济寺,让佛性长留,禅心永

(石忠明 2019年11月8日

初稿于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