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邓州汲滩镇惊现大量人们没见过的飞蛾类的飞虫,这是什么?
满分答案为:蜉蝣。
人们纷纷议论“天呐,如此怪异之现象,难道天又有不测风云之征兆”?
我觉得蜉蝣在这个时候“现世”并不是坏事,反而是好兆头!
你顺着我的思路往下捋,看我说得有没有道理。
1.蜉蝣是好虫还是害虫?《田家杂兴·其四》——唐代储光羲
人生如蜉蝣,一往不可攀。
译文:人生就像蜉蝣一样转瞬即逝,有些东西就不要过意的去追求了。
《前赤壁赋》——宋代苏轼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译文: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
《无题》——明代唐寅
人生在世数蜉蝣,转眼乌头换白头。
译文:人生在世就像蜉蝣一样,人在转眼之间就黑发变白发了。
《水调歌头·败屋拥破衲》——宋代王之道
高名厚利,眇若天地一蜉蝣。
译文:有很高的名望和很多的财富,也会像广阔的天地中一只小蜉蝣那样渺然不定。
《酬吴七见寄》——唐代白居易
常恐岁月满,飘然归紫烟。莫忘蜉蝣内,进士有同年。
译文:常常担心岁月到头了,飘然地离开人世间。不要忘了在蜉蝣之中,还有同年同月的进士。
你听听,你看看,古闲名士纷纷借蜉蝣来抒发感情,蜉蝣还能是个害虫吗?从来没有世人夸蚊子吧。
2.蜉蝣有啥特殊的?为啥平日看不着?它是寿命最短的昆虫,没错,就是小家雀最里正在吃的那只,就是蜉蝣。我猜这应该是一只早起的鸟,或者是压根一宿就没睡着的鸟。正如加班的你觉得自己很苦的时候,你完全不知道那些穷苦得连饭都吃不上的苦孩子正在过着怎样的日子。
蜉蝣正是那个“苦孩子”,在不记事的幼虫期,蜉蝣要经历20多次蜕皮,才能慢慢长大;当蜉蝣的幼虫生长到半成熟期时,胸部背面会长出发达的翅芽,但此时足、尾须等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因此被称为亚成虫;亚成虫出水后停留在水域附近的植物或石块上,再经过24小时左右的时间完成蜕皮,最终成为成虫。
蜉蝣的稚虫是许多淡水鱼类的重要食料。
而成虫意味着飞翔,飞翔的过程只有一天的时间,要么被鸟吃,要么躲过鸟儿,找到真爱。但不论如何,一天过后,TIME OVER,鲜为人知。
3.如果走运没被吃掉,那蜉蝣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是怎么过的?由于缺乏嘴和胃,所以无须停下来进食。把生命所有的时光都在寻找真爱上面吧,你别羡慕它,它这也是用短暂的生命换来的虫生真谛。
蜉蝣在幼虫时期以藻类为食,并把食物转换为糖元,以作为成虫一天活动的营养储备。当油箱变空,燃料耗尽时,它们也将自然死去。
说得更残酷些:它们是被活活饿死的。如果哪只蜉蝣交配出奇地活跃,它的燃料也许只够维持大半天的飞行。蜉蝣总是能完成任务——传宗接代。
好在它们不会为自己短暂的一生长吁短叹。只有人类才对死亡多愁善感,也没有其他动物会为逝去的同类树碑立传。不过谁又知道呢?也许有一天的时间已经足够漫长。当这种仅有几毫米的小昆虫在如此广阔的天地间找到另一只同类,并与其交配之后,它也该精疲力竭了吧?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要感动得泪流满面,如果能遇到真爱并进行传宗接代,只给我一天的生命,我都觉得是幸福的。
《诗经·曹风》就歌唱过:「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把蜉蝣羽翼同妇女衣裙联系起来了,像轻云舒卷,如嫩柳拂水。
4.蜉蝣漫天过后,会带来好的事情,还是会触发坏的征兆?蜉蝣不会咬人也不会螯人,所以,它对你有什么害处?
在水中的时候,它们吃水藻,同时也是鱼儿最喜欢的食饵之一,所以,它对水中的生态环境有什么害处?
一旦飞出水面,翱翔天际之后就压根不吃东西,也不啃食农作物,所以,它们对环境有什么害处?
蜉蝣是一类原始而美丽的昆虫,起源于石炭纪,距今至少已有2亿年的历史,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主要分布在热带至温带,全世界已知约30-50种,我国已知约36种。
有相关科学研究的数据统计表示,部分蜉蝣甚至只能活一天或几个小时!因此有「朝生暮死」 的昆虫之称。
就这样的一个人畜无害,不影响生态的,而且生命如此短暂的小可爱,你舍得说它是害虫吗?
至于征兆……
亲,你需要真爱的一吻!才能看得见那满天飞雨一般的“寻爱之旅”的奇观。
河南洪水刚过,见证了太多人的分离,也见证了勇敢的河南人与祖国同胞们共同扛起生命的支柱,这个时候,蜉蝣蜕皮30次,踱水飞出,难道不是预示着河南灾难之后的重生吗?
忘了那根本就不存在的恶兆吧,多想想它赋予世界美好的意义!在它们身上,难道不就是人类所缺少的对爱的执着吗?
请在评论区告诉我,你的一生里,有过向蜉蝣一样为爱“疯狂”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