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导致了蒙古人还是以自然放牧的方式为主,至今难以实现大规模、现代化的生产模式。但畜牧产品同时也是蒙古国加工业和生活必需品的主要原料来源,所以国民每年的生活好不好过都要看老天爷心情,十分被动。
可能会有读者说:既然畜牧业不行,那发展别的不就好了?前文提到那么多矿石,蒙古人还能把自己饿死不成?
虽然不至于饿死,但以矿产为原料的工矿业,蒙古国也发展得不咋地。畜牧业一般是祖传产业,大部分蒙古人还没有转变观念,更愿意待在草原上而不是进入城市找个厂子上班,这就导致了尽管资源丰富,但可用的劳动力十分短缺。
从事工矿业的人少,专业水平也跟不上。牧羊牧牛不需要精通数理化,许多家庭并不重视学科教育,缺乏专业人才,蒙古国的工矿业只是对矿石的简单加工,销售价格就相对低廉,也就赚不到多大利润了。
游牧民族的居住习惯是四处为家,没有相对固定的住所,因此国内建筑业的需求也很小,现代化城市不多,高楼大厦的数量屈指可数。
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力,形成了一个死循环,纵然有资源也无法卖出大价钱,蒙古国的经济发展一直都很缓慢。
02 财政状况差,经济无法承受打击几近崩溃从蒙古国的基本经济状况可知,这个国家没有多少高新技术行业,金融业自然就会规模小,不发达,想要用钱生钱也是很困难的。
但国家发展就离不开各种基础建设和国民生活福利,这方面通常占据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的大部分。各种因素影响下,蒙古国连年财政赤字,自建国以来少有盈余。
不得已之下,蒙古国只能发售大量国债。如果把国家比作公司,那么一个没什么盈利点,还连年亏损的公司能吸引多少投资呢?
答案可想而知,靠国债获得的资金只是杯水车薪。为了地区稳定,国际组织也不会对蒙古国坐视不管,于是提供了很多资金资助,因此蒙古国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强,在借钱还债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发展不起来则对外借钱,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成为压在蒙古国肩头的一副重担。2010年,蒙古的债务负担率就已经超过了总体经济的50%,其中政府债务占了GDP的四分之一,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年年增长。
如此脆弱的经济状况是无法在动荡的国际金融市场中站稳脚跟的,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本就不富裕的蒙古国雪上加霜。
从2008年年底开始,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各国都勒紧了裤腰带,导致蒙古国的对外贸易订单急剧减少,货币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企业大幅裁员,人民生活质量下降,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蒙古国的通用货币为图格里克,当年其通货膨胀率高达22.1%,居民收入收缩,资产不断贬值,甚至有报道称一家人一天的工资只够买一条长面包。次年2009年的失业人口有将近12万人,同比增长了27.1%,犯罪率也有所上升。
2015年全球经济下行,不少欧美国家都在经历一段萧条时期,这再一次间接打击了蒙古国经济,好不容易有好转的迹象(其实也只是和金融危机爆发前持平)就又一头棒喝,通货膨胀率一下子又回到了2008年的数据。
这一次蒙古国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开始寻求其他国家的帮助。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希望别的国家能白送它钱让它渡过难关。
彼时蒙古国的GDP甚至开始呈现负增长,被世界银行判定为中低收入国家,面临严重债务危机。
眼看蒙古国的经济快要崩溃,国内矛盾愈演愈烈,最终为了地区稳定,还是好几个大国商量后,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蒙古国批复了55亿美元的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