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和清华大学的教授。但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却出人意料地只有初中的文凭。这不寻常的一点也被人熟知,常常被后人拿出来谈论。在华罗庚看来,学历和学问有很大的区别,这一点始终贯彻在他人生的每个阶段。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是他的学问已经足够深厚。
一、华罗庚的初中文凭华罗庚在1910年出生于江苏省,他的父母从事着开杂货店的生意,赚的钱勉强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华罗庚幼年时就喜爱专心思考问题,常常出现奇思妙想和小伙伴们分享,可是有的小孩却总戏称华罗庚是“书呆子”。
1922年,华罗庚十二岁,在县城的小学毕业之后,进入县立的初中。在中学时期,华罗庚表现的他突出的数学才能。有一次,他的中学老师王维克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孙子算经》上的题目:“有一堆物品,每三个为一组地数剩两个;每五个为一组地数剩三个,每七个为一组地数之剩两个,请问这堆物品一共有多少个?”没想到华罗庚在听完题之后便飞快地给出了答案:“二十三。”这件事令王维克老师震惊不已,他惊讶于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天赋,于是便再伺候重点关注和培养华罗庚。
由于自身过人的天赋加上王维克老师细心的培养,华罗庚很快在中学时期掌握了很多数学知识,远远超出同龄人。然而可惜的是,因为自身家境的原因,华罗庚没有足够的学费上高中。就这样,华罗庚只拿到了初中的文凭。但是华罗庚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心灰意冷,反而还是持续努力地学习自己喜欢的数学知识。
二、华罗庚在剑桥1930年,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以其近乎完美的数学思维震惊四座。这时的华罗庚仅有二十岁,还在县里的中学做事务员。清华大学的熊庆来教授对华罗庚的才华非常欣赏,于是便向学校里申请,指出了华罗庚这个人的能力才干。清华大学也对华罗庚这个人非常重视,于是破格将他录取为清华大学的助教。
来到了清华的华罗庚更加如鱼得水,每天都畅游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专心致志地做着研究,接连发了几篇非常有价值的论文。这样几年之后,清华大学对华罗庚更加重视,给了他去剑桥大学留学做博士的机会。出人意料的是,华罗庚竟然拒绝了校方的请求。他的回复是,他只想做一个访问学者,不想做博士。华罗庚给出的理由也十分坦然。他说,做博士只能攻读一门学科,可是做访问学者可以同时攻读很多门学科。他到剑桥,不是为了求博士的一纸文凭,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学问知识。
在剑桥大学期间,华罗庚一共又发表了二十多篇论文,每一篇都具有获取一个博士学位的能力。虽然自身具有这样超人的水平,但华罗庚就是这样,只为学问不为学历。
三、华罗庚建设祖国1946年,华罗庚去美国讲学,并在那里被聘为美国一所大学的高级教授。美国为了表达对人才的重视,特地将华罗庚的家属都接到美国,给了他们十分优厚的生活待遇。这在当时是很多人不敢想象的生活,因此很多国内人认为华罗庚在美国定居,不会回到中国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个消息传到美国,牵动着华罗庚这个在外游子的心。他十分想念自己的祖国,于是毅然地回国,准备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华罗庚回国之后,又回到了清华园,在继续丰富着自己研究的同时,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像华罗庚这样,心系祖国,只为学问不为文凭的纯粹数学家,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