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原理,可持续发展的十大原因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3-01-16 20:06:53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原理,可持续发展的十大原因(1)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原理,可持续发展的十大原因(2)

2021年4月11日下午,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绿色经典读书会举办第38期读书活动,同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诸大建应邀在线参会,以“可持续发展与稳态经济学”为题作了主旨报告,深入阐释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与原理。

诸大建从可持续的组成要素、可持续性的研究维度、经济增长的发展门槛、政策组合与福利增长的关系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原理和稳态经济学思想核心观点。

可持续发展的组成要素

国际上对可持续发展的学理认识,除了包括原来的经济支柱、社会支柱和环境支柱之外,近十多年以来特别强调治理支柱,这就构成了四面体模型。

四面体模型的形成,在思想演进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古典经济学对增长的解读,用资本和劳动两个经济要素来解读经济增长,这两个要素模型基本上可以对应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支柱,一个是经济支柱,另外一个是社会支柱里边的人力资本部分。斯德哥尔摩会议以后,环境跟发展的关系分为两派,发达国家关注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关注发展问题,发展和环境在相当一段时间存在争论,直到1987年《布伦特兰报告》出版以后,特别是1992年里约会议提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福利函数才把环境纳进来,形成了经典的三个支柱,也就是经济支柱、社会支柱和环境支柱,这是第二阶段,也就是从二要素到三要素。

相对于四面体模型,治理支柱还没有放进去,那就是治理要素,这不是因为大家没有认识到,而是因为定量表达存在难度。治理要素包括政府部门、市场部门以及NGO的社会部门三种不同利益导向的组织。

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要把可持续发展福利变为四要素,也就是经济要素、人力资本要素、自然要素和治理要素四方面的集成。因此,可持续发展在学理上正在推动发展函数的系统化,从而为政策语言提供一个能够整合许多学科的科学基础,也就是可持续性科学。

可持续性的三种模型

第一种是并列模型,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在可持续发展模型中是并列的,只要三者加和意义的综合资本是增长的,不管其中的自然资本是增加还是退化,就是对当代人和后代人有利的,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

第二种是相交模型,认为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是两两相交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交界面来讨论问题,这种模型相对于并列模型有了一定进度,但也存在不足,主要是对于总量问题研究不够。

第三种是包含模型,认为环境、社会、经济三者具有依次包容的关系,经济被社会所包含,社会被环境所包含,经济、社会是自然的子系统,只有关键自然资本非减少的综合资本增长即强可持续性发展,才是对当代人和后代人有利的,因此才是可持续发展的。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五年发展规划与四次思想提升

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五年发展规划中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政策演进,与可持续性三种模型高度契合。五年规划原来叫国民经济计划,当时只是在经济增长的维度。到六五的时候增加了社会维度,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后来增加了环境维度,但是环境维度当时还包含在社会维度里,这是第一次思想提升。

从九五规划开始,也就是中国参加里约会议以后,把可持续发展纳入发展战略,开始关注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从学理层面上对标的就是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这是第二次思想提升,但三个维度互相直接渗透不够,各个维度都在提自己最理想化的目标。

2005年开始制定十一五规划时,第一次非常明显地把经济和环境相交的指标纳入规划,开始关注经济和社会、环境互动的理念,发展理念深化了,这是第三次思想提升。

十八大之后,特别是这次制定十四五规划,生态红线、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纳入发展规划,对经济社会提出了包含性的要素,开始进入三圈包含模型,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考虑资源环境的整个互动关系,这是第四次思想提升。这四次思想深化正是经济、社会、环境从不相关到相交再到后来变成包含模型。

此次读书活动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张贤副处长主持,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黄晶出席。黄晶在读书会上对诸大建教授的精彩报告致以感谢,并表示,绿色经典读书会要继续加强与可持续发展领域专家学者的研讨交流,通过阅读可持续发展著作,研究绿色经典人物思想,进一步深化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不断提升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为编制《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供稿:李堂军、张东阳

编辑:王秋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