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童年回忆中,参加夏令营都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然而,8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的一则报道,却揭露了某些“夏令营”骇人听闻的一面。
报道的主角,是河北石家庄元氏县一所打着“少年军校”旗号的“夏令营”。开营没过多久,就有家长收到自家孩子被打的照片,而这张照片随即被孩子撤回。家长意识到情况不对,赶忙去“夏令营”找回孩子,没想到收到更多孩子递出的“求救纸条”。最终,在警方介入下,多名受到殴打的孩子被接出,三人被鉴定为轻微伤,动手打人的“夏令营”校长全某,也因此被处以行政拘留十五天的处罚。
家长将孩子送到夏令营,可能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教育,也可能是想让孩子强身健体、体验生活,但不会有家长想把孩子送到夏令营挨揍。从孩子的角度看,这种“夏令营”无疑更加恶劣。入营之前,他们可能满心期待一段丰富多彩的旅程,但入营之后,等待他们的却是毫无人道的体罚与虐待。
明知体罚未成年人涉嫌违法,家长也不会善罢甘休,这所“夏令营”为何还如此猖狂?其封闭的管理方式,恐怕是关键原因之一。据报道,在这所“夏令营”里,不仅家长不能中途探视孩子,孩子自行与外部联系也会被罚。在“军事化管理”这面大旗的掩护下,一群未成年人被迫与自己的监护人切断了联系,自然只能任由“夏令营”的管理者摆布。倘若不是有人冒着被罚的风险将真相告知家长,不知道这些孩子还要在营中受到多少伤害和虐待。
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涉事“夏令营”当时究竟是怎样对家长宣传的,但面对一个以“少年军校”自我标榜的机构,不排除部分家长就是想让孩子去锻炼锻炼、吃点苦头。但是,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绝不等于让孩子接受体罚乃至虐待。对此,家长必须确保孩子的人身权利不受侵害,相关机构也要有明确的边界意识,不能由着性子胡来。此前我们已经见过不少类似事件,曾经有家长出于各种原因,把孩子送到形形色色的“军事训练营”或“戒网学校”,结果造成孩子受虐的悲剧,甚至让亲人反目成仇。
在过去这些事件中,涉事机构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所谓的“封闭式管理”。这种“封闭”,意味着涉事机构将所有的监督都挡在了门外。之前因为虐待学员臭名昭著的“豫章书院”,就是在“书院”之名的掩护下,对学生肆意殴打、监禁的。对此,广大家长还应擦亮双眼,切莫相信各路机构天花乱坠的宣传,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封闭式管理”上。将孩子“封闭”起来,不仅不是教育的正道,也会让孩子陷入不可预知的风险中。
值得注意的是,涉事“夏令营”的组织者是一家旅游公司,根本没有教育培训资质,就给自己的经营场所挂上了“河北军尚少年军校基地”“河北军尚国防教育训练基地”的招牌。因此,这个“夏令营”的问题不仅是暴力伤害,可能还涉及非法办学。对这类违规开办“夏令营”的做法,监管机构还应加强监督,以此确保青少年的权益不受损害,避免无良经营者抹黑“夏令营”这块招牌。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