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奖学金厉害吗,国家奖学金要专业第一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3-04-15 05:04:08

5月下旬,2022年度国家奖学金正式颁发,屈指算来,这份奖项已经颁发了整整20年。

2002年,我国正式设立本专科高校在校学生国家奖学金,用以激励那些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国家奖学金规定,奖学金每年获奖比例约0.2%,获奖总人数5万。奖励标准为本、专科每人每年8000元,硕士生2万元,博士生3万元。

2019年,国家奖学金扩大到全日制高职院校学生,名额随之增加到6万。

20年来,全国有超过100万在校大学生获得此项奖励,它也成为高校学生荣誉等级最高的国家级奖学金。

【引子】

多年以后,看着殷枭波接过国家奖学金证书,安树庭自然回想起自己领奖的那一天。

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办公室,安树庭打开办公桌抽屉,从一个文件袋里小心翼翼拿出崭新如初的“国奖”证书,摊开给记者看。

“看,有国徽的!”安树庭自豪地说。

在校学生能获得的所有证书中,印有国徽的国家奖学金证书是独一份儿。

殷枭波是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18级学生,2021年他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特等奖提名。这是中南民大参赛以来获得的最好名次。殷枭波也以综合成绩第一荣获年度国家奖学金。

“当我读大一时,我想着冲击‘国奖’。安老师是我的榜样。”殷枭波说。安树庭既是他的年级辅导员,也是他参赛的专业指导教师。

2009年,安树庭在中南民族大学读大二时第一次获得了国家奖学金,2013年在本校读研究生期间,再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两次“国奖”,除了学业优异,还与他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有很大关系。

1990年出生的安树庭随后留校工作,从学生到老师,工作7年,头发白了一半,“国奖”证书一直带在身边。

做辅导员之余,安树庭继续发挥特长,指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和团队成员一起建模、写编程、写论文。

目前,殷枭波已被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录取。

师生同路,青春作伴,同样的故事再次上演,安树庭感到了“国奖”中的传承:为国育才。

如一缕阳光,求学路上温暖相伴

国家奖学金厉害吗,国家奖学金要专业第一吗(1)

蓝际荣。

星期天,蓝际荣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在武汉大学的学生食堂吃完早餐,随即前往实验室开始一天的工作。他主要研究工业大宗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

“三点一线”,是多年前蓝际荣还在中南民族大学读本科时就养成的作息习惯,“在科学的海洋里畅游很有意思,我一点都不觉得枯燥”。

蓝际荣的家乡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青街畲族乡,一路求学的经历,就是上学走一个小时山路、放学再走一个小时山路的记忆。走出大山,风雨兼程,既有求学的动力,也有生存的压力,“我是大山里的孩子”,蓝际荣说:“我的家庭条件比较差,一路挺辛苦的。”

蓝际荣考取中南民大,读完本科和硕士,又考入武汉大学攻读博士。2019年,在中南民族大学读研一时,蓝际荣学业成绩全年级第一,又参加了学科竞赛获奖,并有多项科研成果,因而获得了年度国家奖学金。

2万元,一笔巨款!“国家奖学金改善了我的生活,我一直心存感激!”蓝际荣说。2020年,蓝际荣父亲身患癌症,他经常往返于湖北和浙江,为父治病。如此大的变故,家庭和他还能撑下来,除了“国奖”的物质支持,更重要的是精神鼓舞。“我不是一个人在孤独前行,如果没有国家的关心,很难想象我能走到今天。”

国家奖学金如同一缕阳光,温暖着他。“更大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持续努力的动力。”他说。

国家奖学金厉害吗,国家奖学金要专业第一吗(2)

王昭君。

“王昭君”这个名字和她设计的服装一样漂亮。作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实训教师,王昭君今年25岁,但扎根服装设计与制作领域已近十年,是各种时装设计大赛里的常客。

2018年,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二的王昭君以专业课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年度国家奖学金。王昭君出生于黄石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有兄弟姊妹三个,她是老大。王昭君回忆,8000元的奖学金不仅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也帮她实现了专业“自由”。经常要买服装和绘画材料,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之前我只能靠兼职打工挣钱,有了国家奖学金,我可以更加专心地参加比赛。”

2018年,王昭君入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国家队,获得“湖北省技术能手”称号;2019年,获得湖北省“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2020年,获得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时装技术(国赛精选)湖北省选拔赛第一名……

奖很多,分量不同。“后面众多荣誉更像锦上添花,第一次的‘国奖’才是雪中送炭。”王昭君说。

像一步台阶,人生命运由此改变

“这是德黑兰,这是伊斯坦布尔……”对着一幅明代地图《甘肃镇战守图略》,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席会东正细数着明代人知识体系里的西域地理形胜和物华特产。据席会东考证,这幅地图正是曾经上过春晚的那幅网红地图《丝路山水地图》的母本。而从这幅地图里可以看到,连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在明清时代依然往来频繁,而并非如之前所想象的早已没落。“我们原来认为,到了明代中期以后,中原王朝汉人走丝绸之路的少了,对沿途的影响小了,但是从这幅图能够看到,当时的丝绸之路上,一直到西亚,都有大量的汉人移民。丝绸之路并没有被淡忘,反倒是有更多的了解。”

席会东被称为“地图史及城市史专家”,而他学术的起点就是国家奖学金。

2002年,读大二的他获得了第一届国家奖学金,也是当年武汉大学历史系本科唯一获奖者。评选时,除了综合成绩靠前外,发表科研小论文是重要加分项。席会东回忆说:“当时教世界史的向荣老师、教中国史的鲁西奇老师指导我们写研究型论文,我选的题目是世界史主题,即地理环境对于人类文明的影响。”

席会东正在做的一个国家重点课题是“丝绸之路古代地图的整理和研究”,之所以专攻这个冷门,他形容自己“有一种家国情怀在”。“我现在的研究方向跟最初的起点有很大的关联。我研究‘一带一路’上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影响,让我能够跳脱出个人狭隘的小世界,更多地去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本科毕业后,席会东被直接保送到北京大学历史系硕博连读,“国奖”是其中的硬支撑。博士毕业后,席会东成为高校教师,在专业领域崭露头角。“我的学业和研究通过‘国奖’得到了国家的关注和支持,‘国奖’对一个人的肯定和认可,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和人生格局,不管他在哪个领域,能让他看到更大的世界,支撑他做出一些不平凡的事情来。”席会东说。

国家奖学金厉害吗,国家奖学金要专业第一吗(3)

唐从辉。

哪里能找到唐从辉?不用问,一定是华中科技大学绿色合成与催化团队实验室。一周6天,每天早上8:30到晚上10:30,他雷打不动都在那里。碰到攻关紧要处,每周7天、每天十四五个小时待在那里也是常态。

今年31岁的唐从辉是华中科技大学化学院教授,也是全校最年轻的博导之一。他还领导着一个基本上都是90后、00后的“最年轻”科研团队。“科研攻关一刻都不能等,年轻正是吃苦的时候。”唐从辉说。

年纪虽轻,履历却十分抢眼。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唐从辉以“特优”的成绩保送北京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赴德国和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2020年回到母校华中科技大学任教。一路走来,步步“学霸”,唐从辉坦言,“国奖”对升学、出国、找工作都起了很大帮助作用。2009年,他获得本科生国家奖学金,2014年他再次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每当人生选择的关键时刻,“国奖”总会适时出现,“它像一步台阶,托着我向更高处进步”。

如今,唐从辉紧扣前沿,正带领着团队攻关氢能储存的世界难题,他们正研究液体有机储氢,利用有机分子可逆的脱氢和加氢,发展温和条件下高储氢容量的分子的加氢脱氢过程。“武汉现在着力建设新型氢能城市,而氢的存储和运输是氢能利用的瓶颈问题,也是我们致力于突破的方向。我们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为武汉氢能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如一座灯塔,指引着奋斗的方向

国家奖学金厉害吗,国家奖学金要专业第一吗(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