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区划,就是把某个区域的国土视为整体,然后按照一定标准划分成不同区域,具体来说,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几大方面,各大类下方又有更细的分类,如气候、农业、文化、行政、人口、动植物等等。
我国地大物博,自然景观多元,人文因素多样,有各种各样的地理区划。最基本、使用最多的是“中国地理大区”。
我国的地理大区按照方位对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进行分区,共分为六个大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这六个大区在历史上曾经正式存在,现在已经没有正式建制,但影响依然深远。
这个划分是如何来的呢?
从解放区六大分局到全国六大行政区解放时期,中共中央下属设立了六个地方局,分别是华北局、东北局、华东局、中南局、西南局、西北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此基础上设立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简称大区。
各个大区设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是一级地方政府,分别管辖若干省级行政单位。1952年,六大行政区改设行政委员会,仅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监督地方政府,本身不再是一级地方政权。为了加强集中统一领导,1954年,撤销六大行政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地区改由中央直辖。
1953年时期省级区划跟今天区别较大,当时华北地区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东北则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华东地区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台湾;中南地区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包括海南),后来加入了回归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西南地区为四川(包括重庆)、贵州、云南、西藏;西北地区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新中国“六大区”和解放区“六大局”诞生前——中华民国时期也有大区划分,也分为六块:华北、东北、华中、华南、塞北、西部。
六大区决定了身份证号和电话区号这个大区划分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最明显的是身份证号和电话区号。
我国身份证号码的开头数字,分别为1、2、3、4、5、6,代表的就是这6个大区,分别代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第二个数字则对应大区下的某个省级行政区,比如北京身份证开头两位11,即华北大区编号为1的省份;上海的31,代表的是华东大区编号为1的省份,以此类推。
华北:北京11、天津12、河北13、山西14、内蒙15;
东北:辽宁21、吉林22、黑龙江23;
华东:上海31、江苏32、浙江33、安徽34、福建35、江西36、山东37;
中南:河南41、湖北42、湖南43、广东44、广西45、海南46;
西南:重庆50、四川51、贵州52、云南53、西藏54
西北:陕西61、甘肃62、青海63、宁夏64、新疆65
另一个影响颇深的是电话区号。
六大区原来各自的机关局分别设在北京、沈阳、上海、武汉、成都、西安,担任各个区域的交换中心,如华北区北京交换中心为23(注,后来给了新成立的直辖市重庆),省会分中心分别以3开头,如石家庄311、太原351、郑州371(注,电话局分区与行政大区略有区别,这里河南属华北区)。
东北大区交换中心沈阳对应24、华东大区交换中心南京对应25、中南大区交换中心武汉对应27、西南大区交换中心成都对应28、西北大区交换中心西安对应29。
区号的形成跟解放战争时期通讯系统有关:各地的*军要作战必须要有统一指挥,中央只能靠电报和各*军联系,为指挥方便,这些中央局设立的地方局应运而生,它们就是后来六大区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