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同事和我分享她的焦虑,现在的学生都不知道跟他们聊什么,感觉自己和学生之间有很大的隔阂。和学生在一起,哪些可以聊,哪些又不能聊,和他们在一起玩儿,学生以后会不会就对她和她的课堂就随意了?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老师岗位的她,有这样烦恼,我特别理解。我们会发现学生往往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一个科目,就是爱屋及乌。有些老师也的确特别受学生的欢迎。
这样的老师肯定是有自身的魅力,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他们在跟学生的沟通交流中,能够对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解决办法,而这些办法正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如何促进师生关系
剑拔弩张的师生关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陶行知
自从当了班主任之后,我和学生的关系就开始紧张了,虽然,我一如既往地对学生尽心尽责。有一次班会课,我让学生写对于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就真的写了好多的意见,令人哭笑不得:
①任何时候只相信班委,不相信我们小老百姓。
②发脾气的时候控制不住骂人的声调,很少表扬我们。
③总怀疑我们在做坏事,上课时不时地就会出现在教室后面,让人心生恐惧。
④骂人直接骂好了,还喜欢含沙射影,骂人不带脏字。
⑤比我妈事儿还多,什么都要管。
⑥不熟悉《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业没做的会把我们留下来,那都是变相体罚。
⑦喜欢拖课,还说是为了我们好,其实,我们一点也不喜欢。
⑧上课讲班级纪律的事情,把我们的课程耽搁了。
⑨科任老师抢占我们的体育课,不但不反对,还一起加入其中,压榨我们的体育锻炼时间。
⑩喜欢在晚自习把我们叫到办公室谈话。
班主任是个累活儿,不仅是工作上琐碎的事情多,更多的在于班主任心灵的沉重,而且“心累”胜于“身累”。中学的班主任,面对着一群叛逆的青春期孩子,他们有一个随时可以爆炸的小宇宙。
因此,平和地对待学生的反馈并随时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是每一位班主任精神上“自我解放”的关键。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卢梭,在1762年写下了一部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论教育》中,反复阐发教育平等的思想。他说:“各种等级的人都是一样的”,“各种身份的人都是一样的,……自然的需要人人都是一样的,满足需要的方法人人都是相同的”
平等交流
3招打开学生心扉、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1)倾听代替说教
根据大家反馈的意见,我决定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我开始适当地调整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有一次班会课,我没有说什么,而是让班委上台发言。
班长上台从纪律、卫生、各科作业完成情况,总结了上一周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且指出了大家的不足。
副班长补充了这些问题,接下来要怎么做的方案。
各科代表也上台发言,把本周大家出现的学习难点、易错点都一一罗列出来。
坐在下面的同学反而听得津津有味。
学生非常激动地说:“老师,我们喜欢这样的班会课,下次能否让我们自由讨论。”
全程我都把自己当成一个倾听者,等全部学生发言完了,我再总结。
在倾听的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打断对方说的话,急于做出判断,专注地听,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教育,事半功倍,自己还省心。
倾听孩子的心声
(2)询问共情
询问有两种,一种是封闭式: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还有一种是开放式的询问:你觉得如何?为什么是这样的?开放式询问主要用于了解动机、原委、因果等。
询问的前提是,要和学生共情。
罗杰斯指出,共情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师借助学生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学生的情感、思维。第二,教师借助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把学生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第三,教师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此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例如,学生说:“又考试了,好烦躁啊!”老师可以这样跟学生说:“是啊,又考试了,你想轻松愉悦点,我也想要啊。”
这样的回答,学生就会有自己被同情的快乐,拉进了师生的距离。
你如果说:“考试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有什么好烦躁,你看人家谁谁谁,多乐观,学习多努力。”这样,反而让学生很反感。
我们尊重学生,其实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最大限度地表达自我。
(3)借助活动平台,多渠道走进学生的内心
班级里调皮捣蛋的男生特别喜欢篮球。于是,我就答应他们,只要他们表现好,每周每科的作业及时完成,没有科任老师向我反馈他们的问题,那么每周班会课可以给大家去操场自由活动。如跳绳、打球、跑步等等。
学生自由活动
结语: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正常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