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必修课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程、外语课程、体育和军事理论课程、计算机课程,有的专业还有数学或者一些其它课程,个例部分我们不做重点介绍,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大多学校所设置的部分。
政治理论包括中国近代史、马原、思修、毛概等,要求修够8个学分,属于置入必修,每学期一门,大二结束,计入核心绩点;
英语和体育,二者均需要修够4个学期,但不同的是,前者不限时间,而体育规定每学年必选一次。当然这只是基本要求,如果个人喜爱,每学期都选,也是可以的。
这两门课程,说是选修,但因要求必选,且学分和绩点均有要求,所以也可以算作必修。二者种类较多,选择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
例如体育,儿子认为,即使不选修这门课程,每天的身体锻炼也是必要的,而如果选修这门课,既完成了学分计划又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因此截止到今,儿子已经连续三年,每个学期都选修这门课了。前四个学期他选的课程是:身体运动功能、足球、高尔夫和乒乓球,后两个学期没汇报,不知道。
英语和体育两门课,属于必选的选修,学分计入总绩点。
计算机课程因为社会科技的需要,大多高校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设置了这门课,它与英语、体育一样,算作选修,成绩计入总绩点。
此外,大学生通识课程也需了解一下。
通识课一般分为核心通识和普通通识。核心通识是非专业的基础学科,比如大一设置的高数、线代、大物等,属于置入必修,计入核心绩点;
而普通通识指的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与专业毫无关联的课程。例如,儿子这学期选修的日语,其他同学选修的插花、国学等课程。普通通识课程,只有学分要求而无绩点考核,儿子就读专业一共要求6个学分,每个专业要求不一样。
大一的核心通识和大二、大三的专业必修,属于统一置入的必修课程,不可自行选择。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要求在限定课程范围内选择的专业选修,这些全部计入核心绩点。
大二之后就开始进入专业课的学习了,因为之前从未接触,而且较难,再加上每学期置入的又较多,因此建议,在本人自愿的情况下,尽量在专业课开始之前,多选修一些像英语这类开设学期比较多、或者有学分要求而又不限时间的普通通识课程,以此减少后面学习的压力。
除了以上课程,从2019年4月份开始,教育部又增加了一门必选课: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
其实这项规定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要求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选课程中选修1门、取得2个学分方可毕业。这次新政要求把2006年的规定作为底线,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学分目标。这个课程属于选修,与普通通识一样,只有学分要求,不计入绩点测算。
综上,自己可以选择的课程包括:英语、体育、计算机(非此专业生)、通识(核心和普通)以及专业选修五大类。其中,核心通识、专业必修(选)计入核心绩点,英语、体育、计算机(非此专业生)计入总绩点,普通通识只算学分不计绩点。核心绩点用于保研,总绩点用于评定奖学金和各种评奖。
儿子大一时,因为当时开设的核心通识很多都是他的强项,所以选修的课程比较多,一共达到了总学分的三分之一,但开心的是,并没有因为任务重而影响了绩点,最后还拿到了一等学习奖学金。
但到了大二,儿子课程安排的就不是很好,在其中两门课有实验要求、并拿到一个科研课题(后来申请到北创)、每天大量时间需要泡在实验室和机房、还要兼顾双学位和学生会工作的情况下,又任性的选修了过多学分,最后导致这个学期,严重影响了专业课成绩,绩点比大一滑落不少。
因此在这里需要提醒学弟学妹,选课前一定要找学长了解清楚,课时安排、难易程度、老师授课风格以及给分情况。
另外,还要合理安排学校社团工作以及实验室项目,一味地贪多而盲目的多选课,避重就轻、舍难求易和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时间的处理都是选课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还有一点选课时需要注意的,有些课程难度较大,但对于提高个人技能或专业素养有帮助;还有些课程,简单易学,对于专业帮助不大,但自己很感兴趣。
前一种课程,如果自身实力不够,选修后,可能会拉低绩点;而后一种课程,虽然易学,但却不算绩点,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所以这两种课程选择时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慎重考虑。
如果仅考虑提高绩点,可以在选课时,按照毕业要求多选择一些需要计入成绩考核而又是自己强项的学科。比如有的孩子,编程学的好,这种情况,如仅为抬高绩点,就可以多选择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但如果想从兴趣出发,拓宽兴趣爱好,让自己更快乐,第二种课程就是非常好的选择。
希望以上选课小常识对每位学子有所帮助,并祝学子们:学业有成,更上一层楼!
欢迎关注“爱美食的闫老师”,与您一起讨论更多关于孩子成长教育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