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作为广大青年的代表性群体,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在大学生关键的成长期,高校担负着引领大学生思想的重要任务。教师是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要让学生知道因何而学,明确如何去做。
**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用好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学校校史校歌校训校友中的红色元素、红色精神,让青年学生在红色基因中接受熏陶,自觉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血脉,成为今后干事创业的精神支撑。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党在治国理政中,人民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没有生命力。要让大学生明白,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在复杂多样的价值选择中站稳脚跟,担起该担当的责任;只有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在无比广阔的新时代舞台上施展才干;只有永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朴素情感,才能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过去五年,我国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一项项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吹响科技创新号角,在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方面,强调发挥好高校、科研院所作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人才是创新的根基,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大学生是富有活力、创造性的群体,有学识、有理想、有抱负,是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新征程上,必须着眼“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教育引导大学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练就过硬本领。在未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将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以创新的态度、创新的使命、创新的情怀,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勇争时代先锋。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立志用所学、所长服务国家、民族和人民,争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胸怀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敢想敢为又善作善为,不断释放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作者系沈阳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3年03月21日第2版
作者:梁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