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为大家带来第十篇文章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路径探索》
↓ ↓ ↓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而教育更是科技和人才的基础性工作,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可见其重要地位。
近年来思政课建设相关文件的不断出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相关理论文献的不断丰富,为思政课改革创新,一体化建设理清脉络打下坚实理论基础。笔者建议,以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为平台,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导,协调各思政教育主体,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而拓展思政课建设格局,在实践中将大中小学教材话语体系转化为实践教学话语体系更容易跨越各学段藩篱实现一体化,形成“大思政课”建设的“四梁八柱”,即横向为学生、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纵向为大学、中学、小学一体化。
珠海科技学院
01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应相结合
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多种形式,总体而言包括思政小课堂的实践教学,如学生角度多课程内容的展示、对热点事件的分析等;校内实践教学多为包含思政元素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以辩论赛为载体将理想与现实、人生目的、职业道德、个人与集体等作为辩论主题,讲述党的故事等作为宣讲主题等各式各样校园文化活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离开校园进行的实践类教学活动均可以称之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具体实践对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经过反馈加以消化吸收,由理论所学感悟社会和领悟所学真谛。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则是将思政要素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思政理论课所学知识。如学生暑期社会调研报告返校汇报展示、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在社会实践中了解伟大变革伟大成就在基层的体现,中国式现代化在基层的形式,民生领域的美好生活。
虹晖小学体育馆
02
思政实践教学与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
志愿服务指的是在不求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所作出的服务工作。志愿者服务宗旨的八个字分别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贯穿于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教育重要内容包含个人品德修养,高尚个人品德养成途径中志愿服务发挥至关重要实践作用。
思政课学习的萌芽期——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志愿服务蕴含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在小学生的实践中能够养成助人为乐的精神。
思政课学习的初长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在课堂中知识的学习,志愿服务中感悟社会中充满大爱能够更加坚定对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
思政课学习的发展时期——高中阶段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这一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相应的了解,对为人民服务有较深的认识,在道德情感和思想基础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到志愿服务应该是每个人提升自我修养的必修课。
思政课学习的成熟时期——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这一时期系统学习思政课,将中小学碎片化思政教育元素系统化、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明确自身担负的历史使命,将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发扬志愿服务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居于第一位,先立德再树人,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为:道德认识的形成、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志的锻炼和道德行为的训练,符合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目标,同样高尚道德情操在理论认识、情感培养、意志锻炼和行为训练中必须有一条实践主线贯穿其中,而最为重要的实践主线便是志愿服务活动。
金湾图书馆
03
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无论是思政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还是与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都是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措施。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说明了思政课建设不仅仅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任务,需要各方协同发力。
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同时又服务于实践。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符合认识论规律,在研读文献基础上形成感性认识,了解到思政课实践活动对于推进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经过三年实践以及探索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更进一步领悟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同时在“大思政课”建设的格局中实践主体责任意识不断强化,实践载体的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必然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更加成熟定型,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孩子们在校园里快乐学习
文字丨任登峰
来源丨金湾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