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想要的电脑文件总是在关键时刻找不到;做事效率不高;碎片化时间无法利用等等。
在一本书上看到3个关于时间管理的小技巧,觉得确实戳中了日常容易犯的一些盲点,结合自己的经验教训,跟大家分享一下。
1、建立自己的专属信息库。
首先,电脑文件要有专门的存储地方,以节省后期寻找的时间。
经常要查看的资料,可以把它单独另存出来,放在显眼的地方,同时文件夹的命名要方便你找东西。
我有一个同事,每次看她打开文件都让人抓狂,她是这样操作的:
电脑桌面——我的电脑——D盘——第一层文件夹——第二层文件夹——第三层文件夹——第四层文件夹——某文件
我很无语,我说你这个文件每天要都用的,能不能创建一个快捷方式,把它放在桌面,双击就可以直接打开了。
但是她不乐意,每天乐此不疲地一层一层打开文件夹,享受俄罗斯套娃打开有惊喜的乐趣。
其次,一定要及时记录灵感。
因为灵感总是转瞬即逝,即使有时正准备马上记录,有可能都会想不起来了,更别说你什么都不记录了。
我常常有这种感觉——想起一件什么事情,想到一个什么方法,或者想到一个特别的句子,但是由于没有及时记,很快就忘记了,后面再怎么回忆,都想不起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记性很好,实际上不一定。
有一次,一个读者给我的文章留言,说他有一个小习惯,就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和笔,想到什么就随时记录下来。
我觉得他的方法挺好的,值得学习,如果没有带本子和笔,也可以用手机记录。
总之,当你灵感来了,要马上利用身边任何东西,先把它记下来再说。
再次,在网上或书上看到的好素材,也应该及时把它收集起来,放进自己的信息库里。
我有时候看到一些故事、案例,但是没有养成及时收集的习惯,日后想要这找这方面的素材得花很长时间,而且还不一定找得到,就算有时找到,也可能不是当初看过的那个版本了。
2、减少对工作或学习的打断。
这一点自己常常中招,经常在学习的过程中听到手机响了,赶紧去瞧一眼,想起手机上某个 a p p,又去看一下。
或者在工作中做某件事a时,突然想起另外一件事b,于是暂停正在做的a,去做b。
我们总以为能同时做几件事棒棒哒,其实这反而是最浪费时间的。
因为大脑的运行状态是这样的:
正在做某事a——中断 a——做某事b——中断 b——返回a。
当大脑被打断了,原来做a时的状态和思绪就被中断,当你做了其他事后重新回到a时,很难马上回到原来的状态和思绪,需要花一点时间才能让自己重新进入状态。
虽然有时看起来间隔的时间很短,但实际上大脑已经走了这么一个过程。
如果正好在处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这样的中断,极有可能让你想不起来之前的思路了,简直是得不偿失。
所以工作学习的时候,最好把一些干扰的因素拿开,比如手机、平板等,把它们调成静音,或者放到远一点的地方,同时尽量避免同时做几件事
3、正确利用碎片化时间。
有一段时间常听人提起碎片化时间,自己也大受鼓舞,决心要好好利用。
于是每天吃完早餐后,准备上班的十几分钟也拿来看书,等公交车的十几分钟也拿来看书,还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真的在利用碎片化时间了。
但事实上,上班前看书的十几分钟,总是担心看书太入迷会忘记时间,导致迟到,于是看一会书又看一下时间。
等车看书的十几分钟也总是被打断,因为来一辆车,都要瞧瞧是不是自己的车,也没法好好投入看书。
所以说碎片化时间不适合拿来学习,因为时间太短,不够你吸收和消化知识,但是可以拿来思考。
你可以把工作中的某个问题进行细分、拆解,把它们分别写在一张张小纸片上,利用碎片化时间一一思考解决方案。
这样当你真正开始工作时,就可以直接进入状态,而不需要占用工作时间来思考解决方案了,无形中提高了效率。
那些做事高效的牛人,一定有跟常人不一样的时间管理方式,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习借鉴并效仿他们,让自己也越来越精进。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