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现状分析,it行业35岁以后出路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3-05-05 01:18:32

it行业现状分析,it行业35岁以后出路(1)

“如果程序写错了,编译器会告诉你这个程序是不对的,有明确的YES or NO。但做商业决策的过程中,其实没有完全0和1的判断。”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胡楠楠

编辑|姚赟

头图来源|中企图库

12月10日~11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暨第二十二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隆重举行,在“见证硬核创新时代”的科技论坛上,五源资本合伙人刘凯担任论坛主理人,与UCloud创始人、CEO季昕华、XSKY星辰天合CEO胥昕、鹰瞳Airdoc创始人张大磊、海柔创新联合创始人房冰、小牛电动CEO李彦5位嘉宾进行了一场精彩对话。

本场论坛核心要点如下:

1.一切技术创新的背后,其实还是要归结到产品是否真正为社会、为客户创造了价值,这样才得到客户的认可,同时客户也会给我们相应的回报。

2.当我们技术创新推到其他运营公司的时候,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反而会衍生出来一些更有意思的商业模式。

3.实际上第一个创新模式是:客户有了什么样的需求,今天以及你预判的明天,你去做这个创新,去承接需求,事实上中国非常多的IT产业创新,都是倒逼的。

4.在底层科技的创新过程中,为什么有产业化和商业化差距?因为你有好的技术不等于有好的产品,好的产品不等于有好的商业。

5.很多技术类创业者,包括我自己,都无比希望把一个惊天动地的技术做到全世界最好,然后再去服务所有人,但是如果当成一个商业去看,把develop的部分和Research部分分开,这个可能对于长期的发展更有帮助。

6.从技术角度看,一个事情只有0和1,只有正确与否。所以我们在写程序时,如果程序写错了,编译器会告诉你这个程序是不对的,有明确的YES or NO。但是在做商业决策的过程中,其实没有完全0和1的一个判断。

7.我觉得没有哪个创业者的初心是愿意固步自封,没有人永远会做正确的决策,但复盘下来,为什么我们做的决策也许在有些阶段,有一些小的决策或大的决策不是最优解。其实单一身份出身的人,他偏科一定是最大短板。

以下为论坛实录(有删改):

真正能让企业生存下去的,还是你的产品本身

刘凯:大家作为一个各自领域的,尤其是硬科技领域的头部创业企业,我相信能达到今天的位置,一定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如果为整个创业的成功去归因的话,各位是认为技术创新更重要还是商业模式更重要一点?

房冰:海柔创新是一家技术创新驱动型的公司,成立于2015年。2015年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点,我们也找到了一个正确的赛道,就是仓储物流自动化这个领域。2016年、2017年、2018年一直到现在,我们在产品领域进行了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所以本质上我们是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领域,进行了高强度的研发投入,通过技术来占领了这个市场。但是一切技术创新的背后,其实还是要归结到产品是否真正为社会、为客户创造了价值,这样才得到客户的认可,同时客户也会给我们相应的回报。所以,在我看来,我们是一家技术驱动、技术创新型的企业。真正能让企业生存下去的,还是你的产品本身,为行业、为社会、为客户创造了价值。

李彦:我跟房总不谋而合。尽管我们主打出行品牌,但是商品力还是一个核心竞争力,商品力本身也是产品本身。我们两轮电动车行业在中国实际存在很久了,从2000年就存在,到现在中国一年有四五千万辆。但是在过去,电动车大部分都是以铅酸电动车为主,铅酸电池充电不太方便,使用也不方便。实际上小牛之所以能存在,或者现在能做得不错,很大一个原因是,在当时它是一个技术革命——通过锂电化把铅酸电池换成锂电电池。锂电电池的重量是铅酸的1/4,相当于以前铅酸电池是30公斤,现在就变成一个7公斤的电池了。通过锂电化、智能化,实际上是做了这个行业的技术革命,也是通过技术革命产生了一个新的品牌。这个事我觉得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技术创新,带动了这个企业能够发展到现在,带动这个产品力。

it行业现状分析,it行业35岁以后出路(2)

我还想稍微讲一点商业模式,当然不是针对中国市场,是对海外市场。我们发现技术创新实际上也带动了不同的运营模式。像我们的车,因为它是智能的、联网的,包括一些后台的系统,我们现在做到支持海外14个国家,20多个运营商,用我们的电动摩托车做共享。对于那些企业来讲,你可以理解这是一个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前没有这个商业模式。但这个商业模式的底层是什么呢?车是互联互通的,后台有整套关于车的管理系统,所以它还是一个技术创新,带来了一些商业模式的创新。所以,我觉得两者可能是相辅相成的。只是对于产品公司来讲,我们觉得是技术创新。当我们技术创新推到其他运营公司的时候,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反而会衍生出来一些更有意思的商业模式。

如果你的企业赚了100元,你愿意在技术创新上投入多少钱

刘凯:从投资人AB面的角度来讲,我们观察到,大部分时候,技术创新尤其是硬科技创新,它离产业化或者商业化的距离非常远,而且早期都需要一个巨大的投入。所以我们自己在做投资人,跟很多企业聊的时候,也经常会问他一个问题,如果你的企业赚了100元,你愿意在技术创新上面、研发上面投入多少钱?为什么是这样一个比例?

it行业现状分析,it行业35岁以后出路(3)

胥昕:如果现在,我可能会说我赚100元,愿意在创新上花150元,去做这样一个事情。因为这可能跟我们的产品在整个产业链中的链条层次有关系,因为它是一个偏底层的支撑型的生产级的应用。

实际上第一个创新模式是:客户有了什么样的需求,今天以及你预判的明天,你去做这个创新,去承接需求,事实上中国非常多的IT产业创新,都是倒逼的。什么叫倒逼?就是应用先行,我们在应用上有非常多的创新,然后发现底层数据的可扩展性、长期保存的能力或者性能不能支撑了,就被迫去创新。

第二种创新,是一种从下往上的创新。比如说,可能先有个论文,然后搞出了一个轻材料,做出的东西叫SAD。大家发现,还有这么快的硬盘,那我们可以用这个硬盘做点啥事,分布式数据库也好,还是更先进的计算体系也好,它其实是一个从下而上的创新。其实底层创新是引导需求,不光是承接需求。可能因为我们组织数据的能力、吐出去的性能以及广泛的协议、组织的方式发生变化,应用厂商发现数据原来还可以这样打通,还可以这样去获取,还可以这样去低延时的实时计算,同时应用开发者发现,我的应用可以改造。

我们积累的数据起步很晚,数据厚度也不够,虽然人工智能这些AI算法很强,但你分析啥数据呢?你有70年代的数据吗?可能没有。我们觉得在这样混沌的时候,应该坚定不移地赚100元花100元创新。

为什么我们还会多出来50元呢?因为我觉得,硬科技其实大家都会谈创新这个词,但是我们工牌上第一个词是质量,就有点像工业公司,质量安全生产,实际上我经常把质量和创新比喻成一个双发飞机的两个发动机,都很重要。在创新过程中,质量需要付出足够代价的。这个时候,我们可能每花100元创新,会有50元额外的创新必备代价,就是保证质量。其实我们在规模不大的时候,一年在测试设备上可能就花了两三千万元,组建一个大规模的质量实验室,到今天我们的产品全自动化测试有12000个,每天测试。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赚100元,要花150元去创新。

it行业现状分析,it行业35岁以后出路(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