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胡毅
今年建党节,我是在高坪镇汪家槽村度过的。在村委会进行了建党98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之后,我们分头走访联系户。我和同事小侯、小刘一个组,因为我们的走访对象都在这个村3组,我们约定“三人小组”不再分头行动,谁的联系户就以谁为主,这样既热闹又便于我们了解全村的情况。
汪家槽村位于318国道以南,与石垭子、大店子等村毗邻,4个村民小组98户,虽然是个小村,但老百姓居住不集中,我们到3组坐车还得经过其他两个村。
我们的向导兼司机单森林是驻村“尖刀班战士”,一年多的驻村经历使他成了汪家槽村的“活地图”、“活字典”,村情村况烂熟于心,无论哪家连猫啊狗啊的都说得一清二楚,密如蛛网的乡村公路把我们都绕晕了,而小单走得游刃有余。
夏日里的汪家槽村满目苍翠,站在高处放眼一望,除了森林就是农田,真是美不胜收,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我们走访的第一户人家,一家六口,祖孙三代都姓李,原来祖辈是男方到女方入赘,便改李姓,父辈也是这样,俩孩子也都姓李。李家的房子上下两层、钢混结构,虽普通但很宽敞,去年翻修,国家给予了危改资金补助。六口之家现有四人在家,户主李仕祝和儿子李家洋都在外打工,但天各一方,女儿李家友刚初中毕业。女主人李仕秀说,现在家里不缺经济,心病就是儿子患有癫痫病,得经常服药,两口子一年到头见不上几面,有事也只有在电话里商量。
见到陈慈月时,他正从村卫生室回来,大热天的他依旧是一身长衣,一问缘由才知他患有严重的皮肤病,太阳稍微一晒就奇痒难忍,并且久治不愈,刚才就是去卫生室买药。老陈今年67岁,老伴周寿元64岁。十多年前,儿子在河北保定安家,还是老陈满60岁时回来过,女儿一家在浙江打工,也是春节才能见上一面。“按说我也是儿孙满堂的人,仨孙子俩外孙,大孙子已9岁了,我都只见过一回,其他两个还没见过,一年到头就只我们两个老家伙在屋里。”说到这儿,陈慈月一脸苦笑。
陈慈月、周寿元老俩口真是勤扒苦挣,全镇的“脱贫之星”。都60好几的人了,还种了9亩责任田(其中有1亩烟),喂10头猪,前不久刚卖了6头,另外4头即将出栏。“您儿别看老陈卖了这么多猪,其实每头猪有300元的利润就不错了。”单森林在一旁补充。
陈慈月家是我们“三人小组”走访的最后一站,从他家出来太阳已经西斜。盘点这次汪家槽村之行,我们有欣慰和兴奋。这里植被良好,堪称森林公园;这里基础设施好,乡村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小轿车来来往往;这里家家饮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都有宽敞的住房,房屋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宛若仙居;这里无论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都足额享受了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也得到了社会很好的关爱。但通过走访的所见所闻,心里也有一些沉重,留守在家的李仕秀,和丈夫见面的方式就是手机里“视频”,“儿孙满堂”陈慈月、周寿元夫妇却说不出自己的孙子长啥样;诺大一个村,难得见到几个年轻人……
“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2013年7月,*在我省鄂州峒山村视察时的殷殷嘱托,此时回想起来感觉意义特别深远。如何让农民立足土地也能过上好日子?未来要做的事还很多。(编辑 孙小茜 责任编辑 汪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