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满楼
清末民初后,“乾隆生母乃汉人之女”的传说可谓不绝如缕,其中流传更广的莫过于“海宁陈家”之说。
《清代外史》中(作者天嘏,亦不知何许人也),即绘声绘色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康熙年间,四阿哥胤禛与一陈姓官员关系特好,最巧的是,两家在同年同月同日各生了一个孩子。胤禛听后,便命人把陈姓婴儿抱来看看,以示同喜同贺。
孰料,陈家人把婴儿接回后顿时傻了眼,这孩子居然由男孩变成了女孩——给掉包了!胤禛是皇族中人,陈家心中愤懑但又不敢得罪,只好自己严守秘密,不敢声张。
雍正即位后,对陈家相当不错,多人得到升官。等到乾隆朝时,更是对陈家优礼有加,关怀莫名。
陈氏老家在浙江海宁,乾隆游江南时便住在他家,并对其家世非常感兴趣,问得非常详细。
临走前,乾隆特意指着中门说:今后把这门给封了,除非天子临幸,此门不要开!陈家人听后便将此门封闭。其中文章,恐怕只有当事人才清楚。
不过,也有人认为,雍正王妃易子之事,连雍正也不知道,其实是一笔糊涂帐。倒是乾隆自己觉得像汉人,在宫中屡屡试穿汉服,还问身边亲随:“朕像汉人吗?”
旁边一老臣跪答:“皇上只是像汉人,但对满人来说,就不仅仅是像了。”乾隆听后,这才怅然而止。
天嘏说的这个“陈姓官员”,即康雍乾三朝名臣陈世倌,其原籍浙江海宁,并与时为皇四子的胤禛关系密切。从文学角度而言,这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堪称佳品。
不过,这还不算完。此后,许啸天在《清宫十三朝演义》中接着这一故事继续演绎,说乾隆曾去江南寻母;而许指严在《南巡秘记》中说乾隆曾往海宁拜墓;
更有说那个被换走的雍正之女,后来嫁给常熟人蒋溥,后者由此官至大学士,当地甚至修有“公主楼”等。
各种新情节、新段子,可谓活灵活现,异彩纷呈,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当然,“海宁陈家说”的最高潮与集大成者,莫过于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的《书剑恩仇录》。金庸大作中的主角陈家洛,即被虚拟为陈世倌的三公子,也就是乾隆的同胞兄弟。
为引出这一故事,金庸安排红花会总舵主于万亭秘密潜入宫中,将陈世倌夫人的一封信交给乾隆,其中详述了当年经过并指出其左股有胎记,以此令乾隆对自己身世产生疑问。
随后,乾隆将幼时乳母廖氏传来仔细询问,由此得知了当年的换子详情。在知道自己是汉人后,乾隆曾几次想下令宫中朝中改换汉人衣冠,但都被太后和满洲大臣拦住。
之后,陈家洛继为红花会总舵主,其劝说乾隆与红花会结盟,恢复汉人朝廷,由此演绎出一系列的精彩故事……
当然,“海宁陈家说”也不是没有破绽,如富察敦崇即在《皇室闻见录》之《辨诬》一文中说:
“俗谓雍正在藩邸时,王妃诞生一女,恐失王眷。适有邻居海宁陈氏恰生一男,命太监取而观之,既送出则易女矣,男即乾隆也。夫以雍正之英明,岂能任后宫以女易男?
且皇孙诞生,应由本邸差派太监面见内奏事先行口奏,再由宗人府专折奏闻,以备命名,岂能迟至数日、数月方始声报耶?其诬可知!”
不过让人觉得奇怪的是,“乾隆为海宁陈家之子”的传闻在乾隆死后不久即盛行于江南,如《清宮词》:
“巨族盐官高渤海,异闻百载每传疑;冕旒汉制终难复,曾向安澜驻翠蕤。”
这里说的,即此故事。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雍正换子”、 “乾隆生母乃汉人之女”的传说还真不是空穴来风,也不仅仅清末革命党为了给清朝皇帝泼脏水而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