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作者朝代,古诗十九首的创作年代是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4 08:53:23

《古诗十九首》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了一部周汉至南朝齐梁的诗文总集《文选》。

古诗十九首作者朝代,古诗十九首的创作年代是(1)

被萧统选入《文选》的这十九首古诗,几乎被认为是东汉无名氏文人创作的一组完整的古诗,代表东汉文人抒情诗的成就,甚至被明代人誉为“五言之《诗经》”。其实,这十九首古诗只是萧统及其词臣从当时可见的古诗作品中挑选出来的,在思想和艺术上符合他们的要求和口味的。

(一)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问题

《古诗十九首》虽非一时一地一人之作,却有着比较统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其内容基本上是游子和思妇的牢*不平,哀愁苦闷,同时还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及时行乐的追求,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当时那种动荡社会的不满。

《古诗十九首》都是夫妻离别、朋友分和、游子他乡、感叹生死之作,表现手法含蓄委婉,清新朴实,并没有惊险的字句,因而绝不会是一人一时之作。

《古诗十九首》年代久远,句多残缺,很难有确实的考证。《行行重行行》、《青青陵上柏》、《迢迢牵牛星》等十三首诗的年代不过是根据其与某时史事及其他有关者,比类推求的一个大概的时代,其余的六首一时也难有相当的证据,究竟具体为何时所作,还要等将来继续求证。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古诗十九首》是作于东汉以后,绝非是西汉所作,这点是可以相信的。

古诗十九首作者朝代,古诗十九首的创作年代是(2)

(二)关于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之间的关系问题

诗歌至汉代,开始告别四言(诗经)和楚语*体,汲取乐府诗的精粹,艰难缓慢地朝五言诗的方向迈进。

由于汉代主要推崇的文学样式是汉大赋而不是诗,当时,从皇帝到文人,只欣赏体式宏伟、气势磅礴、语言华丽能与富足强盛的汉帝国相匹配的“劝百讽一”的汉大赋。汉代的五言诗始终在大赋、乐府和四言诗的压迫下生存,艰难地成长,可以说它是一股无声无息的潜流。

五言诗不仅要摆脱四言诗和楚*体诗的旧外衣,还要应付自先秦战国以来儒家经典的不断纠缠。五言诗要成熟起来,还要再等三百年的时间。因此,只能是处于旁流,才秀人微,只能随写随弃,或在三五知己中间传唱吟咏。这也正是《古诗十九首》虽然还在,但是时代、作者、具体的篇名却大都湮没无闻的原因了。

总之,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关系,不难看出中国的五言诗是在与通俗音乐密切相关的汉乐府的母体中成熟而影响于文人的诗歌创作中诞生的。

《古诗十九首》的“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的无主名的集体创作特点,还明显地带有汉乐府的痕迹,显示了由民歌到文人创作过渡的过程。这种影响和过渡,还没能成熟到形成一个自己的有名字的创作集体。

到了东汉以后特别是到了建安时期的诗人,他们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存在,首先影响了文人阶层的一部分,这部分文人具有相似的生活经历,相似的对人生的思考和感受,于是他们从当时最流行的乐府民歌中受到启发,经过再创作,就产生了我们所熟悉的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比之汉乐府的确是有了长足的进步,它最终还是走出了汉乐府的“母体”。

古诗十九首作者朝代,古诗十九首的创作年代是(3)

(三)《古诗十九首》全文欣赏

第一首:衣带渐“缓”终不悔,为“君”思得“奴”憔悴之《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古诗十九首作者朝代,古诗十九首的创作年代是(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