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朱子奇把理想融入进了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自由幸福的伟大事业之中。他在延安写下《我歌颂伟大的七月》《延河曲》《杨家岭出太阳》和《飞蛾扑火的故事》,真实反映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精神和意志,特别是他充满国际主义精神的诗作《我的心飞向莫斯科》,由诗人萧三于1942年介绍到苏联,经俄译者阿龙史坦姆翻译后,在《莫斯科文学》上发表,极大声援了苏联红军反击德国法西斯的正义斗争。
作为具有执著而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的革命者,他还致力于翻译优秀歌曲和歌词,与作家周巍峙、倪焕之合作配谱,如《苏联国歌》《卡秋莎》《神圣战争》《青年近卫军》等,曾在各解放区和抗日根据地被广泛传唱。他还将他所熟悉的苏联革命诗人的作品翻译成中文,这其中就有西蒙诺夫的《等着我,我会回来的》、苏尔科夫的《勇士颂》、维尔什宁的《莫斯科——北京》以及别德内依的《送别》等,让正在力求改变民族命运的中国读者和大众,受到了极大的激励和鼓舞。
其中,1950年2月9日晚,朱子奇将苏联诗人维尔什宁的著名诗篇《莫斯科——北京》译为中文,很快流行全国。当时,*总理指示:“积极推广,人人学唱。”苏方对此歌很重视,诗与歌均获1950年斯大林文艺奖。
纵览这些沉淀着历史记忆的文字、影像、书信,人们可以看到一位热情洋溢的革命诗人形象,一段为了民族解放、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和平不懈奋斗的人生足迹,一首爱憎分明、富有韵律、歌颂进步的激情长诗。中国作协*处*吉狄马加说:“希望纪念活动能让我们更多地思考诗人怎么处理好和人民、和时代的关系,也使我们今天的诗人能写出更多更好的反映时代、见证人民创造美好新生活实践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