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见 Wind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读书,读的不仅仅是书本身,更应该是洞察世间的真理,明白人生的真谛。
元代大画家王冕,一生中有过三种身份,书生、浪子、隐士。
每一种身份背后都藏着不同的读书境界,每一层读书境界都蕴含着别样的人生。
01
- 一心读书,只为考试。
为了考试而读书,真正的目的不在于读书,而是在于考试的结果,在于考试背后的利益。
宋真宗在《励学篇》中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
为了考试而读书的人,无非是为了这“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车如簇”。
处于这种读书境界的人,会失去求知的初衷,一心只追求物质的多寡,变得俗不可耐。
王冕小时候,元朝还未开设科举。那时家里很穷,小小年纪的他就要去给人家放牛。
每每经过书声琅琅的学堂,他都会忍不住趴在窗子上聆听,以至于经常忘记放牛。
被打也是经常的事,只是每次被打过后,经过学堂时,他仍然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
在他28岁时,朝廷突然心血来潮开设了科举,天下寒士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飞蛾扑火般涌入了科举的漫漫长路。
王冕当然也一样,放弃了自己的一贯心性与快意人生,只为某得一官半职,到头来却是屡试不中。
当所有的知识都成为了功名利禄的敲门砖时,求知就也失去了它本来的样子,读书的第一层境界便在这逐利的*中建立了起来。
于是,人们为了考试而读书,把考试视为前往人生通途的大门,甚至是唯一的那扇门。
读书是一把钥匙,可以开启人生成功的大门。钥匙不一样,开启的大门也不一样。
只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这种差异,只看到走的人最多的那扇门,于是即使把钥匙掰断了,也找不到自己的路。
君不见考试前后,考场内外,手捧“真经”或坐或立,皱眉苦吟的考生乎?
此种读书,不如说是阅读者人生经历当中的一场恶梦,只有痛苦,没有快乐。
02
-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书的第二层境界,便是摆脱书本的束缚,在实践中去体会书中的情理与意境。
刘彝在《画旨》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获得更开阔的格局与视野,更能对书中的道理有更深的体会。
王冕最后一次落榜后,回到家中他一把火烧了自己所有的举业文章。
于是,穿着木屐蓑衣,带着木剑《汉书》,骑着黄牛,高歌而去。
自此,士林中少了一位考生,而苍茫天地间却多出了一位浪子。
他走遍了山川河岳,走到了大地尽头,走过了大漠孤烟。
他来到元大都,在这“人分四等”的时局中,他看到奴隶主挥舞着皮鞭抽打着匍匐在地的奴隶,一种《乐府诗》中“心中恻,血出漉”的悲愤直涌上心头。
于是,一幅《墨梅图》由此而生,并题有一首讽诗:
“冰花个个团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
当统治者赶来逮捕王冕时,他已骑黄牛南下而去。
他来到黄河,只见黄河决堤,黎民四散奔逃,浮尸阻绝了河道。
曹操《蒿里行》中“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惨象仿佛尽显眼前。
而自己也感觉到了在灾难面前无法拯救他人,是多么弱小与无力。
他来到杭州,发现自己的好友卢生病死,留下幼小的一子二女忍饥挨饿。
他此时真正体会到了汉《乐府》中“盎中无斗米储,环视架上无悬衣”的凄楚。于是带走三个幼童,留养家中。
在读书的第二层境界中,你可以边走边读,读着读着就可以拥抱整个世界。
在这路上,你可以旁观,像一个吟游的诗人,看着眼前发生的沧桑变幻;你可以收集一个个故事,看着故事开始、起伏、转折、落幕。
在路上,你读着沿途的风景,读着人世的悲欢离合,并在其中磨砺出高贵的品质和精神。
你会发现,你需要爱,所以你选择了善良;你会发现,你需要恨,所以你拥有了勇气。
你会发现,你把无数人领进了自己的世界,你又存在于无数人的世界里。
03
- 找到自己,读懂人生。
文天祥在遗言中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读书的最高境界便是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这种人生应该是没有愧疚的,没有偏邪的,并且是快乐的,有趣的。
晚年的王冕,看清了功名利禄不过是镜花水月。
于是,他来到九里山,种梅千枝,筑茅庐三间,题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
他白天带着牛耕作,累了就躺在牛背上看书,晚上回家就是作画吟诗。
有时他会乘舟放浪于鉴湖之畔,听其所止,弹琴赋诗,饮酒长啸。
朱元璋攻克越州时,军队就驻扎在九里山,当知道王冕就隐居于此后,便派人请王冕出山为官,而王冕只是大笑道:“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岂肯送公文做人家的使唤?”
当天下初平,不甘心的朱元璋竟派兵入山,想要“请”王冕做官,却只见一人一牛,朝白云深处而去,消失在苍茫的云海间。
在读书的最高境界中,你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东西,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该做什么事情,并且会勇敢地去实现。
有人说:读书和旅行一样,可以在别人的世界里,寻找自己。
在读书中,你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然后在其中发现自己的人生。
亚里士多德说:“人的最高价值在于觉醒与思考的能力,而不在于生存本身。”
而读书的最终目的,便是帮我们获得这种觉醒与能力。
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活下去,才是读书最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