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出了墙含义,不怕红杏出了墙的含义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4 16:57:04

四、似花还似非花 苏轼的杨花与叶绍翁的杏花

1、似花还似非花

苏轼有一首著名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开头有六个字:

似花还似非花。

我们用这六个字,来分析一下叶绍翁《游园不值》的杏花。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可以看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整首诗毫无疑问是写景。但是后两句杏花时,明显与陈与义和陆游笔下的杏花不同。因为这只”出墙“的杏花,更容易引起联想。

叶绍翁的杏花有没有其他含义呢?

用苏轼的话来说,真得很恰当:似花还似非花。

红杏出了墙含义,不怕红杏出了墙的含义(5)

2、 不同于张先、苏轼、赵佶的花

但是叶绍翁的杏花,又和张先”犹解嫁东风“的桃杏不同,也和”随风万里,寻郎去处“的杨花不同,后两种有明显的拟人手法。

我们看看苏轼这首“似花还似非花”的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词中的杨花,和张先的”犹解嫁东风“、赵佶的“新样靓妆”一样,也是把花当作人来写。

我们会发现,叶绍翁并没有特别明显给杏花以人的特征和感情。

3、类似于柳宗元《江雪》

我们不清楚,从主观来说,叶绍翁的杏花是不是和柳宗元的《江雪》那样,背后一定有深意: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一定和陆游陈与义一样,肯定就是写一个植物而已。

之所以说类似《江雪》,是因为我们了解柳宗元的创作背景。大多数人认为《江雪》不仅仅是写景, 柳宗元在主观上用景语反映其情感,表达自己遭遇贬谪仕途运蹇的孤寂。

但是叶绍翁是不是主观上就如此呢?不好说。也许是、也许不是,似花还似非花。

红杏出了墙含义,不怕红杏出了墙的含义(6)

五、作者未必是,读者何必不是

一个作品写成以后,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由读者完成。清朝学者谭献也有”作者未必是,读者何必不是“的说法。我们引用西方的说法: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也就是说,叶绍翁写完这首诗以后,无论他主观上是不是单纯写景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怎么看。

雍正时期,有人写”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结果被认为讽刺朝廷丢了性命,就是一个例子。

苏轼的”乌台诗案”也因为其诗文被解读出多重含义,所以被对头抓住,差一点丢了性命。

也就是说,无论诗人是否有此意,但是作品中却可以让读者联想到此意。

用黄晓明的话说: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红杏出了墙含义,不怕红杏出了墙的含义(7)

结束语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即情语也。但是在创作时,未必每个人都能做到,不一定“一切”景语都是情语。

这种不动声色,却把景语写成情语的,有时是诗人是有意为之,有时是无意为之。不管叶绍翁是不是有意为之,他并没有写出后来“红杏出墙”的含义。

在宋代话本《西山一窟鬼》中有“似骑红杏出墙”之语,把红杏出墙比作一种不检点的行为 ,这应该是别人的发挥了。

至于作诗的时候,其实很多诗人是喜欢使用多重含义这一手法的,似花还似非花?让读者猜去吧。

@老街味道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