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去世,壮志未酬。年仅6岁的柴宗训继承了父亲的皇位,成为后周第三位君主。当时北方战事频发,后周朝廷不得不派大军北上。在京城之中,突然兴起了流言:
“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
这里的“点检”指的是赵匡胤,时任殿前都点检。意思是说,后周大军北上之日,就是赵匡胤成为新皇帝之时。
赵匡胤听到这个流言之后,脊背发凉,他偷偷跑回家问家人:“外面流言不止,我该怎么办?”
赵匡胤的姐姐正在厨房擀面,看到赵匡胤患得患失的样子,她非常失望,只见她抡起擀面杖就追赵匡胤,骂道:“大丈夫遇到点事就拿不定主意,跑回家吓唬我们这些女人干什么?”赵匡胤被姐姐的威势吓住,默默离开。《宋人轶事汇编》云:
太祖姊面如铁色,方在厨,引面杖逐太祖,击之曰:“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乃来家内恐怖妇女何为耶!”太祖默然出。
这个故事出自《宋人轶事汇编》,正史中并无记载,所以真实性有待考证。但赵匡胤或许想不到,京城中的谣言,在第二年竟然成真了。
一、“黄袍加身”?我早有预谋赵匡胤出生于军旅家庭,少年时,他嗜酒好赌。21岁时投到郭威麾下,成为郭威养子柴荣的亲信。柴荣继位后,赵匡胤立功无数,掌管禁军,是柴荣最倚重的几员大将之一。公元959年,柴荣北伐未果,回到开封后病逝,赵匡胤奉柴荣遗命辅佐柴宗训。次年正月初一,开封城内的百姓还在庆祝新年,突然有消息说契丹联合北汉正要起兵南下。宰相范质不知道消息真假,惊慌失措,不顾大年初一大家休沐,连忙召集群臣上朝商量对策。最终,大家一致推荐军事经验丰富的赵匡胤担任主帅,率军北上迎敌。
正月初二,赵匡胤率领大军离开开封城,第一站选择在开封城东北约40里的陈桥驿驻扎。因当天是赵匡胤结发妻子的忌日,赵匡胤在军中饮酒以怀念故人,不知不觉,赵匡胤喝醉。
与此同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亲信赵普积极煽动将士们的情绪,对将士们说:“当今皇帝年幼,我们去边疆拼命他也不会记得。不如我们拥立赵匡胤为帝,将来大家一起富贵。”于是,大家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等赵匡胤醒来,发现自己被“黄袍加身”,众人跪在他面前高呼“万岁”。就这样,赵匡胤成了天子,他带领大家反攻开封,在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接应下,顺利控制了开封城。而后,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建立宋朝。
在《宋太祖实录》等北宋官方史料中,都把赵匡胤“黄袍加身”之事写得非常不情愿,说赵匡胤本不想如此,只是迫于将士们拥戴。但在元朝编纂的《宋史》中,认为赵匡胤早有预谋,他之所以“装醉”,其实是在试探众将士。
笔者认为,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应该是早有预谋,理由有两点:
第一,宋朝时期,老百姓是不能用黄色做衣服的,即使是士大夫家中,黄色的布匹也不多见,赵匡胤出兵在外,更不可能带一块黄色的外袍。所以,赵匡胤等人若不提前准备好黄袍,是无法做到“黄袍加身”的。
第二,赵匡胤反攻开封城时,石守信等人早已在城内接应,若无提前预谋,赵匡胤不可能兵不血刃占领开封。
因此,所谓的“黄袍加身”,应是赵匡胤早有预谋的。
二、朕得了失眠症!只是,赵匡胤用“黄袍加身”的手段当上皇帝后,他发现自己睡不着了,因为他害怕有人会第二次使用“黄袍加身”的手段,到时候被逼禅位的人,可就是自己了。
赵匡胤越想越害怕,他经常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虽然太医们精心诊治,但赵匡胤的失眠症始终好不了,原因很简单:这是心病!
有一个侍卫猜到了赵匡胤的心思,他送了赵匡胤一个手杖,手杖里有个机关,里面可以暗藏一把宝剑。他认为,赵匡胤有了这个手杖,就能安心一点,谁知,赵匡胤还是睡不着。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也就是“黄袍加身”的第二年,赵匡胤35岁,他召集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将领们来宫中赴宴。昔日,这些将领都是赵匡胤在军中的兄弟,如今君臣有别,很久没有在一起大口饮酒了。赵匡胤和大家酣畅淋漓地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