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海燕
1791年12月5日,一代音乐奇才莫扎特与世长辞。他最后吐出的一口气,则是《安魂曲》的曲调。
天下着雨,莫扎特被草草葬在一个贫民墓园里,没有人到场送行,也没有人在他的墓碑上放十字架,以至于几天后他的夫人康斯坦采在众多的坟墓中,已经找不到丈夫的葬身之地了。直到现在,也没有人知道莫扎特究竟葬身何处。他一生直到离开人间都一直被忽视,但他的音乐却永远在人间流传。正如海顿所说:后代子孙在下个世纪将看不到这样的天才。
/奥地利 萨尔茨堡 莫扎特雕像(图片来源网络)/
莫扎特的音乐淳朴优美,由于具有明朗、乐观的音质,常常被誉为“永恒的阳光”。他的音乐充满着真挚的温暖,闪耀着自由的欢乐,但有时也含有一些戏剧性甚至悲剧性的因素。
在某种程度上,莫扎特把自己当成了一件乐器,只是让人去聆听一种声音,那是来自上帝造物主的浸润,在他心灵中升华,而又从心灵中溢出的东西。
从莫扎特的“费加罗小屋”到多瑙河边,并不遥远。从费那里走到美丽的多瑙河,望着梦幻般的多瑙河,联想起维也纳一个又一个音乐家的悲惨人生,竟让我浮想联翩:维也纳如果没有他们的存在,这个城市,还有音乐爱好者心目中天堂般的金色大厅的新年音乐会吗?如果没有他们的存在,一条实在的灰白的多瑙河,在世界人眼中还是蓝色的多瑙河吗?如果没有他们的存在,维也纳为这个世界还会留下这么多美丽的故事吗?因为有了他们,多瑙河才以其特有的魅力为世界展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是,在追寻这些大师的余音之余,当你静心走近维也纳,发现这片以往不曾想象过的天空,拥有了不一般的体会和收获时,你是否追问过这个世界,对待这些世界大师们公平吗?这些不公平又是源于何处?来自哪里?
/奥地利 多瑙河夜景(图片来源网络)/
[四]
奥地利,是多瑙河流经国家最经典的一段,我不得不让拙笔在此多停留一下,去探寻与音乐家互为作为的音乐圣殿。
维也纳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了维也纳。反过来说,如果有了音乐,没有音乐圣殿,人们又在哪里欣赏音乐?可能有了多瑙河的美丽,维也纳才聚集了这么多世界级的音乐大师;可能因为有了这么多的音乐大师,维也纳才建起一处又一处欣赏音乐的圣殿。
维也纳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也是最现代化的音乐厅,设在音乐之友协会大厦内,因为30座镀金的女神像而得名。它举世闻名,也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每年1月1曰,维也纳爱乐乐团都会在这里举行新年音乐会,全球亿万人会通过电视转播欣赏这里的音乐盛会。除了新年这一天,其他时间金色大厅也会举行由高水准乐团、指挥上演的音乐会。
在维也纳,音乐演奏一直都是只有贵族才能欣赏的高雅活动。直到18世纪末随着市民阶层的崛起,公众对音乐的需求渐渐多了起来。1812年,贵族妇女慈善协会发动两次大规模的活动,由600多名业余音乐家把亨德尔的《音乐的力量》搬上了舞台,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贵族妇女慈善协会跃跃欲试,开始张罗成立音乐协会的事情。但是,申报批准,谈何容易,当时的皇帝让人们足足等了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