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的学问》
作者/彭林
中国人起名主要有几个原则,一个是有内涵,看完以后能让对方觉得眼前一亮。
我身边有叫“九思”的,出自《论语》,“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意思是,作为君子,有九种要用心思考的事情,包含了一个人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孔子的“九思”,被后人看作是一个君子道德修养的标准和规范。
给孩子起这个名字的父母,一定是希望孩子做一个勤于思考的人,凡事多想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老要写“九思”这两个字,也会对他有一个心理上的提示。这样的名字从经典里来,而任何经典,都是民族文化的最高形态。
第二,名字要雅,听起来让人觉得有嚼头。
我有个台湾的朋友,家里有好几个孩子,爸爸给孩子起名起得很好,两个儿子,一个叫克文一个叫克武,后来生了一个女儿叫克雅。在文言文里,克的意思是“能”,能文能武能雅,这名字多好。
还有一些名字,能跟历史上一些了不起的圣贤人物挂钩,比如“尧臣”“舜臣”。按传统说法,中国文明是从尧舜开始的,尧和舜是历史上被赋予圣人地位的,叫尧臣,舜臣,就好像在说,我要像尧和舜的臣子一样。还有叫“祖禹”的,以大禹为祖,不是说血缘上,而是说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以他为祖,在这条道路上,要跟着圣人去走。
再说“则徐”,大家很熟悉当年禁鸦片的林则徐,但可能很少会想他为什么起这么一个名字。现在我们查到一些资料,林则徐生下来那天下大雨,那时候有一个福建的巡抚叫徐嗣曾,是个口碑官声非常好的巡抚,他出去巡视遇到大雨,到林则徐家里躲雨,正好碰到孩子出生,林家人都觉得很光荣,希望自己的孩子,“则”这个“徐”,则就是法则、仿效,你将来以他为法则。
名字不是自己起的,是家长起的,不同的家长会从自己既有的文化程度出发,在名字里嵌入他对人生的理解和子女的期许。
有的父母可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海,像山,或是像松、柏、梅,有些联想是简单的,比如就叫梅花,但有些人会叫“冬梅”,这就和中国人赞赏的某些高贵品质联系起来了。
还有人从家族的角度对孩子寄予希望,比如中国有很多叫“家兴”的,将家族的兴旺寄托在你身上;还有叫“家鼎”的,鼎是中国青铜礼器里最重要的,可见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