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潮水的古诗怎么写,春江潮水古诗全集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5 07:28:27

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潮水的古诗怎么写,春江潮水古诗全集(1)

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中极品,闻一多曾说这首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的旧题,陈、隋时曾被用以写浮艳的宫体诗。

但是此诗打破宫体诗了那些风格,改为长篇歌行,以清丽的词句再现了江南春夜的美好景色。

诗中词句再现了江景天色浑然一体的优雅又清净的景色,犹如一副万里长江的画卷,同时以景喻人,表达了游子思妇的想念之情。

诗篇意境空朗,洗净了就宫体诗的浓粉腻味,韵调优美典雅,为人所传诵不衰。

以下是《唐诗鉴赏大全集》对诗作的鉴赏解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海,指宽阔的江面。滟滟,动荡闪光貌。里,一作“顷”。

句意为:月光照在海潮江波上,随着水波流经千万里途程,何处春江没有明月映照呢?

张若虚是扬州人,本篇所描写的背景,就以其家乡长江下游为起点。

起首二句写新月初出时的景象。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从水边望去,就好像从浪潮中涌出一样,故云“共潮生”。

开篇四句,一幅壮丽而优美得让人心醉的画面活脱脱展现在人们面前。

这无边的大海,漫长的江水,皎洁的明月,烘托出了一种既实又虚、空廓无际的空明意境。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芳甸,即春天的原野。郊外之地叫做甸。霰,雪珠。此用来形容在洁白月光照映下的花朵。流霜,即月光。因空中月色朦胧动荡,故称。汀,指水中沙地。

句意为:长江弯弯曲曲地流过春天的原野,树林里月光朗照,枝头上繁花洁白得如雪一般。

如霜的月华从空中倾泄而下,却感觉不到它在飘飞;月光落在江中洲渚的白沙上,使沙儿显得更白,白得几乎让人看不见它的本来面目。

这四句,诗人以其独特的感受和轻灵的笔触,把无形的月光写活了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句意为:江天一色,明净得连一丝尘埃也没有,空旷的天宇只有一轮明月喷洒着清辉。

亘古以来,那江畔上最初是谁看到了这轮明月?那江月又是从哪一年开始照到人的身上的?

此四句承上启下,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转而抒情。

此时,长空如洗,这独自徘徊于天宇的明月,引发了诗人无限的深思和遐想,思索着这亘古不变的宇宙和易逝的人生。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句意为:人生代代不同,而代代相传,无穷无尽;这江上明月,却年年岁岁看上去都是一样的形容。

不知江上明月今夜又在等待着何人,只见滚滚长江浩浩东流而去。

此四句紧承前两句,继续写望月而产生的联想。这里将人生与自然对照而产生了一种江月依旧、人生易逝的感慨。

“人生”两句,突破前人窠臼,哀而不伤,别开生面。

它由开头部分描写自然景色而突然转入联想和疑问,跌宕起伏,富于变化。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白云,隐喻客子远去。

曹丕《杂诗》云:“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此化用其意。

青枫浦,地名,此指离别之地。浦,河口。扁舟子,指漂荡于江湖的客子。明月楼,即月下高楼,指旅人妻子的住处。

句意为:自由自在的白云,悠悠然直向远方飘去;这青枫浦的江畔上真使人不胜离愁。

今夜站在这清枫浦畔的是谁家漂泊在外的游子?其妻子又在何处月下高楼上相思相怨?

“白云”两句承上启下,引出后半部分离人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

白云悠悠然飘去是就江天而说,离别青枫浦是就江畔而说,白云飘去又象征游子舟远,这样就从夜景自然过渡到了人事。

夜景美妙,然游子思妇,两地相思,缠绵悱恻,诗的后半部分就顺此写去。

此处加以“谁家”二字,使得这异地相思具有普遍意义。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徘徊,谓月影移动。捣衣砧,即用来捶打缣素或洗衣用的石头。

句意为:可怜相思楼上月影徘徊,照在主人多时不用的梳妆台上。

华美的屋子中,女主人心烦意躁地把帘子卷起,月光更无遮拦地泻洒进来;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可手拂过去了,月光依然还在。

曹植《七哀》诗云:“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叹叹有馀哀。”“可怜”一句即化用此意。

皎洁的月华勾起了楼中思妇的离愁,无法排遣,难以入睡,因而想“赶走”这恼人的月光。

这里“卷不去”、“拂还来”两个动作,刻写细腻,形象生动,不仅写活了月光,还把思妇烦躁无聊的心情表现得惟妙惟肖。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句意为:此时与夫君同望一月,却听不到他的声音,多么希望能随着月光照见远在异乡的他啊。

鸿雁擅飞,却飞不出月光影里;鱼龙冷不防地跳跃一下,江面激起片片波纹。

思妇想到远方的旅人此时也许在望着月光思念自己,于是突发痴想,“愿逐月华流照君”。可见思念之凝重,却又无可奈何,徒增无限惆怅。

“鸿雁”两句,寓情于景,一写仰望长空,一写俯视江面,都是写寂寞夜景,望月怀人的情景。

说“鸿雁”,说“鱼”,取鱼雁传书之意,“龙”是因“鱼”连类而及。

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此二句以动衬静,写长空寥廓,大地寂静,暗喻音讯难通。

思妇百般思夫而终不可得,于是转而寄望于梦中与其相会。下句便转入梦境。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句意为:昨夜梦中,梦见片片春花落入幽静的潭水中,不见夫君,可怜春天去了一半他还没有回来。

此时此刻,江水长流,春天将尽;潭中月影西斜,一个难眠的夜晚即将结束。

闲潭,指幽静的水潭,即下文的“江潭”,当在明月楼外。

昨夜梦不见夫君,今夜又行将过去,且春天即将逝去,丈夫依然未回,多么落寞。

此四句着重叙写相思情怀,并转换成响亮的韵脚,如同曲子中的音阶突然升高,使诗篇临近结束的时候,波澜起伏,令人心潮澎湃。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碣石,在河北昌黎。潇湘,乃潇水和湘水在湖南零陵县合流后的江水名称。

这里以碣石指北,潇湘指南,极言相距之远。

句意为:斜月沉沉,藏于海雾之中,难眠之夜即将结束;碣石潇湘,天南海北,路途遥遥。

不知今天夜里,有几人乘月而归;而我缭乱不宁的思绪,伴随着残月余晖,散落在江边的树林里。

最后四句,离开人物转而写景,写到辽远的自然界,写其他踏着月色回家的人,境界开阔,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在声调上,由响亮的平声变为低抑的仄声韵脚,更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具有无限的穿透力。

这首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头十句破题,描写春江花月夜的壮丽景观;“江畔”以下六句抒发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对宇宙自然奥秘的思索;“白云”句以下则写离人思妇的两地思念之情。

全诗以明月为线索,从月升写到月落,从黄昏写到清晨,首尾亦皆以明月相呼应。

全篇每逢诗意转折,总暗埋伏笔,自然过渡,意深情深,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此诗的韵律节奏与全诗的内容情调非常协调。全诗四句一韵,共九韵,每一韵形成一个自然段落,标志着诗人想象的进程。

韵律的灵活婉转,结构的新鲜活泼,语言的清丽自然,思绪的跳跃自如,把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在幽深邈远的意境中创造出一个奇丽空灵的艺术世界,此诗可谓登上了初唐七古歌行的顶峰。

闻一多论及本诗时无限感佩地说:“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

他更进一步敏锐而深刻地指出:“(张若虚)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