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词语解释,著名怎么解释词语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5 12:20:23

说“著名”

宋凤洲

2017.8.3

在媒体上、广告里、活动中、以及言谈的时候,我们常会听到“著名”二字。比如:著名歌唱家,著名诗人,著名作家,著名书画家,著名收藏家,著名教育家等,几乎遍及各领域各行业。而今,“著名”这顶很酷的帽子,好像谁都可以戴,已经满天飞了。

“著”字,《汉语大字典》的解释是“明显,显著”。就是比较突出的意思。“著名”呢?《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有名”。这肯定是个简注,已经省略了那些繁复的比较,是汰选之后的只剩下显著的这个核心,盖言有名。

实际上,著名也是相对的,有范围和有局限性的。比如某某教师,在本学校很有名气,那个学校的师生可以称他(她)“名师”或“著名教师”。而在全县、全省(市)、全国,他的成绩没有达到都认可的程度,就不被县、省及国家称为著名教师。看来,著名的标准应该是有县、省和国家不同级别的区分的。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书画家也不例外。

当今,由于媒体和宣传的网络化,国际化,人们都把自己村里、乡里、社区里或是自己周围有点名气的人拿来说,甚至把认识的一般人或也将自己放进来,都冠以“著名书画家”来推广。这显然是不分大小,不分高低,不分等级标准了。再加上从社会社团组织那里,又可以花钱买到“著名”或“大师”或“最有潜力价值的”书画家证书来佐证,所以“著名书画家”不仅到处都是,越来越多,也真假难辨了。

因此,对于“著名”二字,能不能配得上?仅靠有名远不够。谁都清楚,要想出名也容易,出钱做宣传,出力搞活动,努力包装就有希望。而要不折不扣地锤炼真本领,而要名副其实地让行内人心中敬佩和赞许,就不那么容易了。怎样才能称得上“著名”呢?下面就书法家这一行,谈点我的拙见。

一、有过人的继承能力

书法艺术,有它独特的技艺和难度,有它丰富的积累和高度。我们的先民或历代书家,已经有了极高的成就。众多领军人物,碑帖范本,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榜样;众多艺术探索,风格造诣,都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优秀遗产。

然而,真正的继承并非易事。首先要分门别类,再要掌握真谛,进而由专到博多面研究,才能成为有高度素养的门人。我们说的继承,是要登堂入室的。不管是学二王的,学唐宋的,还是学篆隶,学行草的,都必须有所宗师,都得入帖,摒弃了那些恶习和俗误。脑海的审美理念,手上的形神造化,都能为伍于所学之师。这是入门的通行证,是日后改弦更张的资本。不仅如此,还要功夫卓著,出类拔萃,勇当师门的排头兵。这种敢当宗师第二的胸怀和奋斗,不同于人们所批评的那些“书奴”。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和不同境界的追求。

要谈继承,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临帖;另一条是研究。临帖是掌握技能的实践根本;研究是明理和提高效力的指导措施。唯有安心勿燥,才能集中精力;唯有锲而不舍,才能积学累功。那种活到老学到老的钻研精神,正是要超常和拔俗;那种坚持日课至老不辍的临习做法,正是要提升和领先。每个著名书家都是如此。

二、有过人的文化修养

大抵从事艺术的专业人才,都必须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如果有谁不懂文学,或不读书,不研究艺术理论,便不能够向深度和广度进军;便不能够形成理性的自觉;便不能够借鉴和旁通。那种只有单一技能的表现是乏味的;那种孤立学习和缺少其它营养的艺技,是难于丰富内涵和健康发展的。

由于书法和文学的紧密关系,对书家必须学文,以至于必须有深度的文化修养的要求,就更显其十分的价值和意义了。如果,一个人即不懂诗,也不晓文,只会抄字,何谈书法内涵?何谈书法境界?何谈理论与实践并重?何谈因书写内容而见景生情?又何谈临机顿悟和感悟?……

我们早就看到,历史上的书家无不是文化修养极高的人,无不是写作高手能手,无不是在诗联文的撰写中,才发挥了书法灵感和妙道。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李世民的温泉铭,*的诗词,都是书法的精萃,更是文化文学的经典大作。书法是载体,所写的诗文才是赖以存世的杰作和蓝本。

说到文化修养,当然,不能仅止于文学和文笔。它是多方面学问都能契合的天地。人的各种学力,各种能力,都可以作为借鉴的渠道,都是可以转化的境域,都是值得汲取的养分,都有可以抓住的良机。不同的涉猎,不同的研究,不同的取舍,有着各自的特点、特色和艺趣。

书圣王羲之,他的身份是右将军。初唐楷书大家欧阳询,职务是太子率更令,后任唐弘文馆教授。虞世南,隋代是秘书郎,起居舍人,初唐官拜亲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教授,后又历任著作郎、秘书监、礼部尚书。颜真卿,登进士第,四任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被贬时为平原太守,唐太宗时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柳公权,官拜太子太师。米芾,北宋时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傅山,清道家思想家,医学家,在所学经史之外,通晓先秦诸子、长于书画医学,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并称清初六大师。

所举上例,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书家都是兼职兼能。他们都有更主要和更重要的事业与工作。书法只是他们博览古今,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一方面才能。

三,有过人的创作能力

是不是写字的人才?是不是书法高手?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书法的创作能力。大致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没有独到的书法悟性和独特的书法面目?另一个是有没有优秀的原创的书法作品?这种成果越显著,就越有优势。

我们还说,过人的创能力,还体现在有自己原创作品上,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代表的那种寓文寓书的情性抒发,那种因人因事因时代而特有的书法原创原作,更是不可多得的例证。

四,有可为范的品行及行业的公认度

人类社会中的每个人,都生活在大大小小的圈子里。家庭圈,学校圈,单位圈,同学战友同事圈,行业圈,等等。那都是存身的地方,也都是留下形象的区域。


每个人都有机会被大家认同,或被赞誉,或被鄙视,或印象不深,或被忘记,这就是自己在社会上的公认度。写字的人也有这个问题。被认可的人越多,影响的圈子范围越大,相对而言,知名度也就越高。那个所谓的社团组织的县、市、省和国家不同级别的书协会员,就是一个方面的诠释。

大家都在学习书法,研究书法,都想对其有所新的理解和新的创作。然而,这种愿望不是谁都能够达到。“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一目了然


因为宣传对知名度也有帮助,今人多有转移倾向,将许多精力和功夫下到办展、出书、登报和上电视上来。也有乐于活动,主动走穴,借机装扮,甚至吹擂,所以到处都是书法家。还嫌不出名,就挂上著名书法家。其实这是脑子昏昏,耽误正业。殊不知多创造好作品,才更有价值。能写出自己过人的好面目,才更胜一筹。把那些不成熟的书写,不伦不类的作品印到书上,投上展墙,不仅没有给人好感,倒是在社会上留下了损害自己的形象。有的老先生说这是自己告了自己一状。很失误,很不可取。

历史是要检验的,过早的宣传,都是分量不够的。过高的美誉,都是不足信的。最终还是要比真本领凭好作品,这是公认度的标准和底线。

综上所述,要想取得书法艺术较高成就,就得沉下心来,把修身养性,继承优秀法书,作为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不懈长征。要想师出有名,造诣著名,就得排除杂念,刻苦继承,潜心研究,努力发挥自己独有的优势,创造出他人不能代替的众人认可的书法面貌来。唯有作品出色,才能立脚;唯有原创迷人,更能显著。在这篇文章即将结尾之时,还要补充一点人们不太关注却十分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天禀。“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老话,既说出了人人都有用武之地的价值,也道出了人才的不同。一个人若不是搞书法艺术的材料,纵有不懈奋斗,到头来也会败下阵来,不足言说。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