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知道李白的诗写得好,却不知其实“诗仙”的词也写得极妙。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套藏书叫《中国古典文学鉴赏》。其中一章讲“词”,开篇就是李白的这首《忆秦娥》。
年少的我,并不懂什么鉴赏,只是常常捧着诵读。一来二去,竟也可以背了下来。
闲来无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析一下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这首词——《忆秦娥》。
《忆秦娥》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园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木心先生在《文学回忆录》里说:
词,开始得很早。
虽然我们总说“唐诗宋词”,
但在唐代,李白已写词,写得极好。
越是有才华、越是敏感的诗人、文人,越是开风气之先。
不知怎的,这本书里那么多诗词,年少的我却独爱这一首,不仅时时诵读,而且很快便能背下来。
如今想来,许是因为这首词独有的意境和音韵,文风凄婉悲凉,读来郎朗上口,诵之不忘。
一、词的意境1、先看词的上阙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词的上阙说的是,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三字短句 七字长句,描绘了这样的一种情境:
夜已深沉,万籁俱寂,忽闻一缕箫声,传入耳际。
夜色这么深了,是谁在吹箫呢?
哦,原来是秦娥。她月夜梦醒,张目四望,唯见明月高楼,心中有无限思念无法排解,故对月吹箫,箫声却是如此凄咽!
此处一个“咽”字,用得极好,让萧声顿时充满了神韵,道尽了女子的闺阁愁怨。
正所谓,秦楼人月,相对不眠,月色凄迷,人犹怅惘,梦中之情,眼前之景,交相印证。
另外,从写法上来看,作者先写箫声,后写吹箫之人,这是一种倒卷帘的笔法。
类似的写法,让我们想起了《红楼梦》里王熙凤的出场: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也是倒卷帘的笔法,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
看来曹雪芹与李白虽然相隔千年,两位大师的“文心”却是相通的!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三字短句 四字短句 四字短句,描绘了这样的一种情境:
灞桥泪别时,正是柳色青青。此去经年,几度春秋。今登秦楼,又逢此景,于是悔教夫婿觅封侯,心中愁绪,齐上心头。
可知此处,箫、梦、月、柳,四种意象,皆为此情而生,为此境而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