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单选题)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剩余价值学说
D.国家政权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根据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B项错误。
C项: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发现的资本家如何剥削无产阶级的学说,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不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C项错误。
D项:国家政权理论是马克思在论述上层建筑时所产生的理论。马克思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阶级利益冲突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D项错误。
2 、 (单选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A.是否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正确反映存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
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根据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精神。所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是否存在决定思维。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否承认思维正确反映存在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而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所以,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而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3 、 (对错题) 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两点论是指以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是指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中,要坚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而题干中的题中“老虎”“苍蝇”体现出对待贪腐问题我们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同时又要坚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因此,本题正确。
4 、 (单选题) 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首先要承认的是:
A.矛盾的偶然性、客观性
B.矛盾的特殊性、客观性
C.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D.矛盾的突发性、客观性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
第二步,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体现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矛盾具有客观性,矛盾是客观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就要正视矛盾,认识到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认识到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而不能忽视或者回避矛盾。矛盾就是在这里,我们不能躲避,不能视而不见,要有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也就是说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因此,选C择选项。
拓展
A项:矛盾的偶然性不是矛盾的特征。A项错误。
B项:矛盾的特殊性体现在矛盾的性质、地位及解决形式各有其特点,因此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虽然矛盾具有特殊性,但是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首先要承认的是矛盾普遍性和客观性,而不是矛盾的特殊性。不符合题意,B项不当选。
D项:矛盾的突发性不是矛盾的特征。D项错误。
5 、 (单选题) “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时代的需要就是哲学的主题。诞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是:
A.改良市民社会
B.推翻封建社会
C.实现人类解放
D.催生无产阶级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诞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所以,诞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是实现人类解放。C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改良市民社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无关。所以,诞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不是改良市民社会。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B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推翻“资本主义社会”服务,不是封建社会。所以,诞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不是推翻封建社会。B项错误,因此不当选。
D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无产阶级。所以,诞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不可能是催生无产阶级。D项错误,因此不当选。
6 、 (单选题) 根据生物学知识,人们可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地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物种,这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
B.规律具有普遍性
C.人类可以创造规律
D.人类可以利用规律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人类运用生物学的客观规律,创造新物种,这是人类可以利用规律的写照。说明了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认识规律的前提下,利用规律达到满足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和目的。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
B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C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C项错误。
7 、 (对错题) 鲁迅曾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鲁迅先生这段话强调的是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都不能“凭空创造”。这句话强调我们的意识离不开客观实际,强调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题干表述有误。
因此,本题错误。
8 、 (对错题) 矛盾就是事物的对立统一。(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矛盾,它反映了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的状态,“矛盾”不是事物、也不是实体,它在本质上属于事物的属性关系。这种属性关系是事物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关系就是“对立”,正是由于事物之间存在着这种“对立”的关系,所以它们才能够构成矛盾。同时,这种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具有同一性。所以,矛盾即对立统一。
因此,本题正确。
9 、 (单选题) 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
A.自然的关系
B.创造性的关系
C.现成的关系
D.自发的关系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
第二步,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指的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通俗的说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即需要与满足需要或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也不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
因此,选择B选项。
10 、 (多选题) 解决矛盾的三种形式:
A.一方战胜另一方
B.双方同归于尽
C.矛盾双方的调和
D.双方融合成新事物
正确答案:AB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A项、B项、D项:矛盾,在辩证法中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指出,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贯通、或相互渗透的性质和趋势,表现了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内在的统一性;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相互分离或互相批评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有对抗性斗争,也有非对抗性斗争。因此,矛盾一方可以战胜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双方融合成新事物。A项、B项、D项正确。
因此,选择ABD选项。
拓展
C项:马克思说过:“两个互相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由双方对立差别缩小最后达到融合而使矛盾得到解决,这是解决某些矛盾的一种不可否认的形式。但“融合”不是矛盾运动的出发点,而是矛盾运动的结果。达到“融合”后,还将有新的矛盾,新的斗争。而“矛盾调和论”是一种否认斗争,取消斗争的行而上学理论。唯物辩证法在任何时候都要反对它。C项错误。
11 、 (对错题)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是正视矛盾和揭露矛盾,而是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这些表现实际上是否认矛盾是既对立统一的。(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我们所熟悉的“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就是对矛盾的普遍性的形象表述。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由此可知,题干“有些人不是正视矛盾和揭露矛盾,而是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是否认矛盾普遍性的行为,并非是“否认矛盾是既对立统一的”,说法错误。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
12 、 (单选题) 马克思在论述暴力革命的时候,有句名言“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革命“只是要解放那些由旧的正在崩溃的资产阶级社会本身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来暴力革命的作用是:
A.暴力革命对社会制度更替起着决定作用
B.暴力革命对社会制度的更替具有推动作用
C.暴力革命直接产生新的社会制度
D.暴力革命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
第二步,根据题干马克思对暴力革命的论述可以得知,在马克思看来,暴力革命是在解放新的社会因素,将暴力革命贴切的形容为新社会的“助产婆”,可以得出,暴力革命对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具有推动作用的。B项正确,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对社会发展,社会制度更替起着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而不是暴力革命。A项错误,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C项:根据题干,暴力革命只是“助产婆”,并不会直接产生新的社会制度。C项错误,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D项:题干只是体现暴力革命对社会制度的更替具有推动作用,并没有体现暴力革命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和客观物质力量,属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属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而不是暴力革命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D项错误,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13 、 (对错题) 庄子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气”,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的物质基础。把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物质形态当做世界本原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庄子认为,气是生命的源头,气是世界的本原,故庄子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范畴。
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14 、 (对错题)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意思是“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这要求我们不能去忽视、逃避矛盾。但是任何矛盾又有其特殊性,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这要求我们解决问题,一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把握好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才能顺利的解决问题。所以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
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方向。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主次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有机统一。
15 、 (单选题) 笛卡尔最著名的思想莫过于“我思故我在”。从这句话来看,笛卡尔是:
A.朴素唯物主义者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
C.主观唯心主义者
D.客观唯心主义者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笛卡尔认为他存在的原因就是他在思考,把世界的本原与人的精神划上等号,由人的主观精神决定一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世界的本原,如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
B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也被戏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D项: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说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则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表现或附属品,因而是第二性的。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16 、 (单选题) 曲辕犁的发明,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黄道婆改进纺车,大大提高了纺织效率;珍妮纺纱机的出现,使大批的织布厂得以建立;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后,物质财富简直像魔术似的变换出来。这些都说明:
A.机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
B.生产工具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C.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
第二步,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材料中的这些生产工具都是人发明的,通过发明和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增加社会财富,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说法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社会实践是社会财富的源泉。说法错误,排除。
B项: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人而非生产工具。说法错误,排除。
C项:C项为混淆选项。排除。
17 、 (单选题) 网络谣言容易造成人们的心理认知混乱,误导价值伦理、价值观念,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一些地方发生的恶性群体事件,往往正是由于有个别人故意起哄造谣、煽动群众过激情绪,进而导致矛盾升级。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
第二步,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发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本题从网络谣言切入,影响人们的心理认知和价值伦理、观念,从而激化社会矛盾,恶性群体事件便是其集中体现,可见社会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项符合题意且说法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颠倒主次关系,应该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项说法错误,不当选。
B项:社会心理无法左右社会发展,B项说法错误,不当选。
C项:以偏概全,错误的社会意识也能反映社会存在。落后的、发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C项说法错误,不当选。
18 、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深入全面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是:
A.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C.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工人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
第二步,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于198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A项错误。
C项: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主要是在1949至1956年的过渡时期。C项错误。
D项:为干扰项。D项错误。
19 、 (对错题)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主要包含的哲学道理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意思是上山向樵夫问山路,渡河向渔夫问水情。体现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同时也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因为入山只有问樵夫才最知道山的具体情况;入水了,渔夫最了解水的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此,本题正确。
20 、 (对错题) 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不能相互包含。(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物质运动形式指的是物质存在和表现的形式。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同物质不可分的运动,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辩证唯物主义根据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按照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把运动的基本形式概括为以下五种:①机械运动;②物理运动;③化学运动;④生物运动;⑤社会运动。各种运动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具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在: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而且包含着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是根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的,现代科学的发展打破了诸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技术科学的传统界限,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因而改变了一种基本形式只从物质结构的一定层次相对应的认识,极大地丰富了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内容。所以“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不能相互包含”的说法是错误的。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
把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形而上学不变论;借口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