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人无敌于天下中于什么意思,晋平公问于师旷中于什么意思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6 01:42:36

《孟子·尽心(下)》学习之七十八

第一章: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公孙丑曰:“何谓也?”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1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译:孟子说:“不仁啊,梁惠王!仁人把自己喜爱的推及到自己不喜爱的,不仁者把自己不喜爱的推及到自己喜爱的。”

公孙丑说:“什么意思?”

孟子说:“梁惠王为扩张土地的缘故,不惜让子民用血肉之躯去战斗,大败;还准备再战,恐怕不能取胜,因此驱使喜爱的子弟去献身,这就是把自己不喜爱的推及到自己喜爱的。”

注:1.糜烂其民:形容战斗,毁损其身体。糜烂:毁伤,摧残,被蹂躏。

议:圣贤爱惜民命,《孝经·开宗明义》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篇之义,便告知生命之珍,犹如二龙戏珠中之珠也。

如果一个人视其土地如“舍箪食豆羹之义”,怎会舍得用民命去换?尽管知道《孟子·尽兴(下)》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民,虽死不怨*者。”但是是真不敢用也,只会对侵略者权宜之用啊。

仁人无敌于天下中于什么意思,晋平公问于师旷中于什么意思(1)

《孝经》照片有头条提供,敬谢!

第二章: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译:孟子说:“春秋无义战。那国比这国好点,是有的。征讨,是奉上级之命讨伐下级,同等的诸侯国是不能相互讨伐的。”

议:凭着“征讨“二字,便露尽霸者之嘴脸。“春秋无义战”,也表明《春秋左氏传》中十二代君主,二百四十二年的时间里,是没有为大义而战的。

战争最苦难的不但是士兵之生命,更有那黎民的饥寒交迫、万千苦处。

仁人无敌于天下中于什么意思,晋平公问于师旷中于什么意思(2)

《左丘明》照片来自网络,敬谢!

第三章: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1,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漂杵2也?”

译:孟子说:“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我对于《尚书·周书·武成》这篇文章,只取二、三个道理罢了。仁人天下无敌,用至仁去伐至不仁,怎么会鲜血流得把舂杵都漂起来呢?”

注:1.《武成》:《尚书·周书·武成》:“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2.杵:(chǔ音助)舂米或捶衣的木棒,作武器用。

议:本章据载《史记·周本纪》:“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

所以“血之漂杵”是真的,周武王用三百辆车,三千名勇士,四万五千名将士;商纣王用七十万将士来应战,主要是阵前倒戈才至失败。将士宁愿倒戈相向,这才称周武王为仁义之师。如此才知当时战况之惨烈,场面之混乱。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到:“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从来不可能有一个没落的王朝会自行撤离舞台中心。

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真的,人必须学会思考与分辨,学习其义理,不然真成了书柜。

仁人无敌于天下中于什么意思,晋平公问于师旷中于什么意思(3)

《为人民服务》图片来自网络,敬谢!

第四章: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南面而征1,北狄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为后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2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3稽首。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

译:孟子说:“有人说:‘我善于陈兵,我善于作战。’这是大罪。国君喜好仁,天下无敌了。南征,北边百姓抱怨;东征,西边百姓抱怨。说:‘要把我们放到后面?’周武王讨伐殷商,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周武王说:‘不用害怕!我是来安宁的,不与百姓为敌。’百姓象山崩一样叩头。征就是正,都想让仁者正己之国,何用作战呢?”

注:1.《尚书·商书·仲虺之诰》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曰:“徯(xī音西)予后,后来其苏。”孟子这里非原话,有误;但意思相近。

2.虎贲三千人:《尚书·周书·牧誓》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

3.厥角:指以额触地。《尚书·周书·泰誓中》“罔或无畏,宁执非敌。百姓懔懔,若崩厥角。”稍有误。

仁人无敌于天下中于什么意思,晋平公问于师旷中于什么意思(4)

《周公》图片来自网络,敬谢!

议:上章我已经有所讲述了,这里打个比方:秋风肃降之时,树叶卸装而飘零,这不是秋季之恶,而是选择有更好的蓬勃之机。

那亿万民众选择一个幼苗一样新兴政权,愿意奉送子弟,宁愿自己挨饿先敬奉食物,这是怎样的诚心与敬意啊,这便是黎民选择之仁义之师——新中国的诞生。

那露天场地播放电影时,总是先播放新闻,主席热了,脱了件外衣,里面露出一件用布补的毛衣之场景,瞬间会泪满双眼,这就是不经意间布四方之仁。不正己者怎会有如此效果?

本章也要明了,孔子与孟子也是不相同的,否则孔子是不会赞扬和认可周文王之仁、周武王之武、周公布政了,这首先是私有制为前提下的政事,我们现在还是私有制。和平时期布仁政,非常时期是可以用秋风的,这同样是仁政。

仁人无敌于天下中于什么意思,晋平公问于师旷中于什么意思(5)

《孔子》图片有头条提供,敬谢!

第五章:

孟子曰:“梓匠1轮舆2能与人规矩3,不能使人巧。”

译:孟子说:“木匠、车匠能传授人规矩方法,不能让人变得灵巧。”

注:1.梓(zǐ音籽)匠:两种木工。梓,梓人,造器具;匠,匠人,主建筑。

2.轮舆:轮人和舆人。古代造车的工人。

3.规矩:圆规,矩尺(曲尺)。

议:本章言传指下学,上达指心悟,下学(包括自己学习)而上达。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之谓。

仁人无敌于天下中于什么意思,晋平公问于师旷中于什么意思(6)

《荷》照片有头条提供,敬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