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螃蟹有什么心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什么心理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6 10:36:10

周末去城郊近处景区游览,体验了一番想要“想得开”,做到知行合一多么困难。

景区很大,不过游览之后回顾,基本可以分作两部分。

一部分是室内风俗文化展览参观,这部分可以认为是“认知”内容,认知发生在大脑意识层面,是否有用或有趣一定因人而异因景而异,比如小孩子一般不太喜欢静态展览,因为缺少认知兴趣。

就本次参观的许多室内布展来说,原本以为“彩印花布”展览没啥好看的,不料看过之后大呼过瘾,那些造型有趣神态各异的动植物,配上活泼可爱的色泽,表达着浓郁丰富的象征意味,对于生活的热爱一览无余,揭示出生活趣味就在象征。于是,借着少有人游览良机,完全是专场游览,一口气把所有彩印花布作品全部拍照,留作细细体味。

由此也揭示出一个浅显道理,我们都知道不要奢望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因为认知就等于这个人本身,改变认知就是试图攻击消灭这个人,但为何有时改变人的认知又看似如此简单?答案不言而喻,这个改变是当事人自己想改变,外力不过借力打力罢了。

因此,我有时候开玩笑说,“除非有人愿意出钱请你改变他的想法,否则千万不要试图主动改变一个人想法,这个想法很危险想都不要想”,这里涉及的就是改变动机问题。

吃螃蟹有什么心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什么心理(1)

另一部分就是室外娱乐设施体验,这部分可以认为是“行为”内容,需要亲自直接行动,进行行为体验,这是大家都喜欢的,毕竟作为观众的“看客”远不如参加演出的“演员”过瘾,后者激活了体验式快乐。

很多行为活动比较常见,难度系数比较低,比如爬山、荡秋千、坐吊床、玩碰碰车之类,这些都是参加者多,大家都熟悉,没有挑战性。

遇到挑战性质活动,看似简单行为背后一定还有认知发挥作用,比如假设你要挑战一下高空蹦极,你觉得会如何。

今天就体验了一个类似挑战性活动,看似非常简单的“坐滑索”,却让我体会到高空蹦极的感受,虽然我没有也不敢去尝试高空蹦极。

游园人不多,来到高空滑索处,滑索上悬挂着孤零零一个空座椅,没有保护杆,没有人指导,也没有人玩耍,记得以前在其他地方玩过,知道应该是借助重力自由落差滑过水面到达对岸,没有危险,不过看着高高的滑索,长长的距离,心里没底,很希望挑战一下,又直打退堂鼓。

搞笑的是,三上三下,犹豫不定,最后还是“豁出去”想法,最不济闭眼装鸵鸟罢了,坐着滑索腾空而下,起步非常平稳缓慢,之后渐渐加速,没有恐惧只有舒畅。

这次敢坐滑索还是源自有过成功体验,这就是习得的好处,再次体验就是强化了行为。而之前的恐惧感受,是认知为不安全的结果,但认知只是“想法”,这个想法合理不合理,只有经过行动体验,才能把认知重建为这不仅安全还很有趣。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简单,但这个人真正恐惧的是第一次,有了第一次行动,心里就踏实了,注意这个踏实是行为体验后的认知,这才是心理。

因此,我们必须说心理就是知行合一,仅仅有行为不够,仅仅有认知也不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