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时候越熟悉的人、事、物越容易忽然懵住,想不起来。
就像这本《千江有水千江月》,是多年来个人喜好排名前六的一本书,却直到「小满读书」拆解品读到第39本时,才猛地想起它。
我特别庆幸,萧丽红的这本书没被拍成影视剧。
这是一本非常温暖的书,台北青年大信初到布袋镇,女主角贞观带他各处游玩,一见如故,随即相恋。
初读《千江有水千江月》,俗语、俚语、普通话、闽南话夹杂着世事苍凉。
漓江出版社的首版首印。
小说中的贞观,素净淡然,玲珑心窍。
贞观去往台北大舅家的前夜,阿嬷从百宝箱里选中一块镂花青玉坠给她。
贞观想,她与大信,岂不正如这金童玉女。
台北男生大信去台南乡下探亲,遇着表妹贞观,彼时,她十三岁,他十四岁。
铭心刻骨,不只是爱情。
一春一夏,便已是一生。
贞观大信,他们所有的恋情都靠书信传递。
他们通信,从贞观丧父的那天开始。
“独行夜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心如水,心如古井水……”,
贪痴未已,爱嗔太过。
贞观喜欢凤凰花,居住的地方却没有,所以大信在写信的时候,就夹上了几瓣凤凰花的花瓣。
贞观很开心,然后回信说了一句话,初见已惊,再见仍然。
我想,她表达的应该不只是见到凤凰花时的欣喜,还有最初见到送花人的惊艳吧!
而大信的回信,也非常妙,他只说,贞观和凤凰花,一定前世已照面,今生又相逢。
言外之意,又何尝不是我和你,前世有缘,今生来续?
那么密密书信往来、款款心意相照,在时光中放低自己的两个人,居然还是走失于乱世了。
书信里的文字,欲语还休,言有尽而意无穷。
却能让人感觉到两个人之间的浪漫和温情。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贞观大信,女子有观,男子有信。
连取一片蟾蜍肝叶疗毒都不忘缝合伤口放回去,以期再生;
七夕的汤圆按一个给织女装眼泪的凹坑;
端午包馨香的槐根末与小孩过生日时吃的一只鸡蛋和一只鸭蛋的情深意重;
童年的月色,父辈的待人接物,故乡的时令风俗,就这样说不完道不尽,悲欢喜乐都如诗。
尽管最后贞观大信的初恋嘎然而止,还那么不明不白,锥心之痛让人感伤。
尽管这个大家庭遭遇突如其来的阴阳永隔,丧子,丧夫,丧父,白发人送黑发人。
但这本书仍然是一本暖心治愈之作。
旧式中国的大家庭,没有勾心斗角。
有的尽是相互扶持,和睦的邻里,宽厚的人心。
萧丽红说:不论世潮如何,人们似乎在找回自己精神的源头和出处后,才能真正快活。
萧丽红的古文功底深厚,擅写闺秀之事。
平凡的人和事,经过她的笔下渲染,熠熠生辉。
她笔下的文字充满了台湾民俗的瑰丽与趣味,而贞观与大信古典又含蓄的恋情;
可以说为整个时代谱写了一曲纯爱恋歌,所以这部小说发行的时候,感动了好多人。
家乡熟悉的场景,过七夕、搓汤圆、缝香包,杜鹃花、凤凰花,花开花落,以及撩人心弦的俚曲小调,才孕育贞观这样温婉有礼的女子。
在贞观爱上大信之前,岁月多么清朗有序,人生多么淡定静好。
可那个人终究来了。且他尚不是你的,你就开始了万般纠结。
你从来就自给自足,只在爱情之上,害怕失去,渴望拥有,你看,多么凄哀。
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
人各有各的格局,只是,最后,谁都回不去了。
再也没有一本书,能把中国的人伦和传统写得这么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