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主要内容和分段,社戏主要事件概括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7 00:49:42

巩固练习

基础知识识记

1.下列加红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抵(dǐ) 归省(shěng) 惧惮(dàn) 怠慢(dài)

B.凫水(fú) 松懈(xiè) 撺掇(cuān) 踱来踱去(duō)

C.行辈(háng) 桕树(jiù) 筋斗(jīng) 潺潺(chān)

D.舟楫(jí) 旺相(xiàng) 依稀(xī) 皎洁(jiǎ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怠慢 屹立 舒展 扫兴 缝隙

B.呼吁 豆壳 泊位 蕴澡 家眷

C.蚯蚓 撺掇 纠葛 船篙 郊洁

D.喝睬 作揖 钳子 朦胧 竭力

3.下列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乐土:安乐的地方。 惮:怕,畏惧。

B.归省:回家反省自己。 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C.委实:实在。 渔火:夜间捕鱼点的灯火。

D.棹着:划着。 行辈:排行和辈分。

社戏主要内容和分段,社戏主要事件概括(1)

运用能力提升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语。

(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朦胧:

三十年前的往事给我留下的印象,已经很朦胧了。

朦胧: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踊跃:

学校要举行唱红歌比赛,大家都踊跃报名。

踊跃: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是( )

我们年纪都相仿,__________论起行辈来,__________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 __________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__________我们是朋友,__________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_________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A.可 却 由于 因为 如果 而

B.但 却 因为 然而 即使 而

C.但 却 由于 然而 即使 可

D.可 但 因为 由于 因此 而

6.根据文章顺序排列下列事件的先后,并作详写、略写的归类。

A.六一公公送豆给“我”

B.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C.夜航赴赵庄看社戏

D.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E.看社戏之前的波折

F.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G.和伙伴们在赵庄看社戏

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写的有:__________________;略写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7.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单说说其作用。

(1)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2)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又飘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3)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

(4)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8.根据对《社戏》课文的理解,概括回答下面问题。

谈谈《社戏》中的三种美:

(1)自然美

(2)人性美

(3)情感美

9.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经典滋养我们的精神,名著引领我们的人生。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______在《繁星》《春水》中对母爱的深情歌颂引起了我们的共鸣;遇到挫折磨难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_______________(填人名)的不屈意志激励我们去勇敢面对;向往纯真的友谊时,鲁迅在《社戏》中所写的“我”与小伙伴们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令我们羡慕不已。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面小说语段,完成10-11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0.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和月夜相伴去看戏的兴奋心情。

B.选文有三处写到了豆麦,是为了清楚地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也即第二段中提到的“歌吹”。

D.文中的“自失”有陶醉之意,表现了社戏对于童年的“我”诱惑力极大。

11.简要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社戏主要内容和分段,社戏主要事件概括(2)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2—14题。

乡间的庙会

林莽

①在华北的农村,有一种传统的习俗,每个村子每年都有定时的庙会。相邻的村子不会同时举行,在相对的农闲时节,它们各有自己的节日。

②每逢庙会时节,村里张灯结彩,空地上用苇席搭起了戏台,台口用彩绸装饰,大红大绿的别有一番情趣。五十年代的乡村还没有电灯,几只比马灯大许多的汽灯挂在戏台上,把乡村里平淡的日子都照亮了。

③庙会一般是三两天,每家都有亲友从四面八方的村子里来,他们套了牛车或牵了毛驴儿,穿上了节日里的衣裳,篮子里的饽饽是点了红点的。这种走亲家,人们称它为“上庙”。穿了新装的孩子们把村子装点得鲜活了起来。商家和小贩们也赶了来,为乡村里的节日增加了另一种氛围。庙会上有卖艺的,有卖衣服和布匹的,还有卖居家用品和各种农具的。我记忆最深的是吹糖人,还有卖芝麻糖和甘蔗的。庙会要比人们重视的春节、八月十五等传统的节日更具交往性和商业性。

④在乡村的那几年,我和大人们赶过几次庙会。一早起就等着来接的车了。在乡间的土路上,木轮的大车上铺了苇席和棉被,女人和孩子们摇晃在上面,听着木轴发出的吱呀声和车把式悦耳的吆喝声。车把式们抱了结着红缨子的鞭子,有的跟车走在路边上,有的坐在车辕上。拉车的牲口也在脑门上结了红缨珞。人们相互应答着,这是一年一度的乡村里的节日,它点缀着质朴而平和的乡村生活。

⑤五岁那年家乡的庙会在我记忆里留下了终生难忘的两件事;一是自己买了第一本书;另一件是第一次看了“鬼戏”。

⑥那是一本薄薄的小人书,一毛二分钱。书中讲的是战国时的故事,书名叫《一鼓作气》。我被封面上的战旗和战车吸引,天天拿着从庙会上买的木刀木枪,模仿着从小人书里看来的动作。那是我的第一本书,我把它保存了许多年。

⑦庙会上最吸引人的是唱戏了,河北梆子那嘹亮的唱腔和急促的伴奏声划过夜空,老远就能听见了。无论春夏秋冬,台下总是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孩子们为了看得清楚,很早就用条凳占上了地方。开场锣鼓响过三遍,戏才真的开始了。往往开头总是一两段折子戏,然后才是正戏。最吸引孩子们的不是戏的内容,而是那些奇异的戏剧服饰,武将的靠背旗和长长的雉鸡翎,花旦的凤冠,还有丑角的花脸。许多戏的内容都已经忘光了,唯有一场鬼戏至今还深深地印在脑海中。那戏的名字叫《狮子楼》,讲的是《水浒传》中的故事。戏台上的汽灯都调得很暗,台上用酒点上了几簇鬼火,那蓝色的火焰后面不时地闪出武夫郎青色的脸。我至今还记得,因为恐怖我紧紧抓住了大人的手,那几簇蓝色的火焰跳动得几乎让灵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⑧乡村的生活在孩子们的心中是平静的,它那明媚的阳光、广阔的土地与炊烟般的质朴让孩子们无所牵挂。白天和夜晚把孩子们的心截然地分开,那是不同的两个世界,在我们的想象中,夜将神秘的事物掩盖起来,那些黑暗中大地的絮语,那些闪动的遥远的星星,使我们总是充满了幻想。

⑨不知为什么,在乡村的记忆中,我总有一股无名的哀伤,即使在高亢的戏剧的唱腔中,我也能听到它的存在。它幽幽地飘荡在大地上,或许,这就是华北原野上的“燕赵悲歌”,它神秘地在人们心中无尽地盘桓,已有几千年。

12.本文写的是乡间庙会,简要说出全文围绕“庙会”行文的思路。(每空需有“庙会”二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④段对“路上”景象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试举一例进行分析。

14.从文中看,庙会以哪些主要内容“点缀”了“质朴而平和的乡村生活”?你怎样理解作者今天对“庙会”的认识。(不超过150个字)

附加题

(2015•广东中考)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l5~17题。

(A)“小茨冈”也像年轻的马一样活泼地跳到她跟前。

“老奶奶,你看它多聪明,真是一匹好马……”

“滚开,不要在我跟前摇尾巴!”外婆一跺脚喝道:“你要知道,我今天不喜欢你。”

……

她手一挥,沉默了一会,然后看着打开的鼻烟壶,又唠叨起来:“阿廖沙,人间的事就像花边,织花边的又是瞎眼婆子,我们还能看清楚花纹吗!人家要是抓住伊凡偷东西,会打死他的……”

(B)我瞅酒馆女主人下地窖的时候,合上地窖的顶盖,锁上,我在上面跳了一通复仇者之舞,把钥匙扔到屋顶上,就一溜烟地跑到厨房里,外祖母正在那里做饭。她没有马上明白我为什么高兴,但当她弄明白后,狠狠地朝我的屁股拍了几巴掌,把我拖到院子里,叫我到房顶上去找钥匙。我对她的态度觉得很奇怪,我默默地把钥匙拿下来,躲到院子角落里看她释放被俘获的酒馆女主人,她们俩友善地一面走过院子,一面大笑。……

她整天不理我,到晚上,在没有祈祷以前,她在床沿上坐下,教训了我几句永志不忘的话:“阿廖沙,亲爱的孩子,你要记住:不要管大人的事。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在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等上帝来开你的心窍,指示你应当做什么,领你走那应走的道路。懂不懂?至于什么人犯了什么过失,这不是你的事。这让上帝来判断、惩罚。这要他来管,不是我们!”

15.联系原著,选文(A)中外祖母不喜欢“小茨冈”的原因是(1)_________;选文(B)中外祖母整天不理“我”的原因是(2)_________。

16.联系原著,结合选文(B),请说说外祖母的话为什么让“我”“永志不忘”。

17.结合选文(A)(B),分析外祖母这一人物形象。

社戏主要内容和分段,社戏主要事件概括(3)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识记

1.D 解析:A项中“省”应读xǐng,B项中“踱”应读duó,C项中“筋”应读jīn。

2.A 解析:B项中“蕴澡”的“澡”应为“藻”,C项中“郊洁”的“郊”应为“皎”,D项中“喝睬”的“睬”应为“采”或“彩”。

3.B 解析: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运用能力提升

4.(1)月光不明。不清楚,模糊。(2)奔腾跳跃。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

5.B 解析:先整体解读这段话,然后仔细分析各分句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关联词的使用。

6.顺序: FDECGBA。详写的有:BCEG;略写的有:ADF。解析:这是对全文内容和记述详略的考查,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作答。

7.(1)借代;形象地写出。“我”早已厌倦了枯燥无味的私塾生活和在农村自由天地里的喜悦之情。

(2)比喻;呼应上文,表现“我”对社戏的赞美和留恋的心情。

(3)设问;形象地表现了双喜的聪明、机灵。

(4)比喻;神奇新鲜的比喻,既有水乡特色,又符合儿童的心理,衬托出小伙伴们的勤劳能干和驾船技术的高超。

解析:(1)用部分代整体,不是比喻而是借代。

(2)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像”,是比喻。

(3)最后一句虽然用了问号,但从意思上是回答了上一问句,应为设问。

(4)“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明显是比喻。分析作用要在某种修辞手法一般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再联系具体语境。

8.(1)豆田、河流、远山、月色、航船等优美景色描写。

(2)伙伴的无私、热忱、善良、周到、善意的嘲笑、偷的幼稚,无不体现着人性的率真、自由与活力。

(3)小朋友伴“我”游戏,外祖母的气恼,伙伴的同情与叹息,双喜的鼎力相助,母亲的再三叮嘱,六一公公的热情,无不洋溢着一种默默的温情。

9. 冰心(谢婉莹);保尔·柯察金(保尔);一起看社戏(一起偷吃罗汉豆)

课内同步阅读

10.B 解析:描写江南水乡独特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和对家乡的挚爱之情。

11.此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远山作衬托,写出了船行的速度之快,也表现了“我”急切的心情。

课外拓展阅读

12.介绍乡间庙会→回忆儿时赶庙会的经历→由庙会引发的思考

解析:本题可以看做是给文章分段和概括段意,文章第①—③段首先介绍乡间庙会的大体情况,第④~⑦段回忆了儿时赶庙会的经历,第⑧~⑨段是由庙会引发的思考。

13.女人和孩子们在大车上“摇晃”,而且是听着“悦耳的吆喝声” “摇晃”。这样,不仅写出了他们因路不平坐不稳而“摇晃”的情形,又写出了他们去赶庙会时的愉悦心情。

解析:做此题,注意首先要举例,举的例子要体现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特点,然后再加以具体分析。

14.主要内容:走亲家、做买卖、看戏。理解(要点):①作者今天对庙会的认识比儿时对庙会的认识更加深入,作者为多少年来农民生活的贫乏而感到哀伤。②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状态的关注与同情。

解析:第一问结合文章第③和第⑦段内容概括。第二问结合文章第⑧和第⑨段思考。

附加题

15.(1)“小茨冈”(到集市采买食物时)偷东西 (2)“我”把酒馆女主人锁在地窖里

16.(1)不要受外界不良影响,如暴力、欺诈、损人利己、辱骂斗殴等;(2)要保持(孩子)真诚、善良和纯朴的本性,如不要学外祖父的贪婪残暴、舅舅的粗野自私等;(3)要相信公平、正义。这些道理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让“我”在恶劣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17.(1)正直、善良:不喜欢小茨冈的偷窃行为和担心小茨冈的安危(如“人家要是抓住伊凡偷东西,会打死他的”);

(2)仁慈、宽容:把锁在地窖的酒馆女主人放了,还“友善地说笑”;

(3)关爱孩子,教导有方:利用伊凡偷窃事件和“我”锁酒馆女主人事件及时地对“我”进行教育。

社戏主要内容和分段,社戏主要事件概括(4)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