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汀剧情解析,简奥斯汀结局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7 00:33:04

元旦去看望一个朋友,35岁的阳小姐,年薪百万,有车,无房,单身,恨嫁,尤其想生个宝宝做妈妈,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人,在借精生子和冻卵两个选择之间徘徊不定。

她最后做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决定,养了一只猫,取名妞妞,那宠爱的姿态,和母亲宠爱女儿一个模样。

见过很多这样的“阳小姐”们,事业有成,各方面条件都不差,期待爱情,也不排斥婚姻,却始终无法走入一段新的感情。究其原因,我发现她们有一个共同点,理智过度

理智过度,其实是勇气的缺乏,过于理智,会错失爱的良机。

说到理智,很多人都会想到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在《理智与情感》中表达的观点:情感至上,是智慧的缺乏,人应该从情感走向理智,思想变得成熟,才能收获幸福。

简·奥斯汀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六部作品,除了广为人知的《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还包括《诺桑觉寺》、《曼斯菲尔德庄园》、《艾玛》以及《劝导》。

在《劝导》中,简·奥斯汀却表达了》与《理智与情感》看似相矛盾的观点:过度理智,谨小慎微,会错失爱和幸福的机会,带来无尽的痛苦,甚至抱憾终身。

简奥斯汀剧情解析,简奥斯汀结局(1)

《劝导》是简·奥斯汀最后一部作品,直到她去世之后才得以发表,自问世以来就因思想和感情的深度被一些评论家视为简·奥斯汀创作的最好作品,被誉为“天鹅临终前之绝唱”。

故事讲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分手八年后重逢,破镜重圆的过程。

八年前,贵族之女安妮与青年军官温特沃斯上校相恋并私订终身。安妮父亲因嫌弃温特沃斯出身平民,没有土地和金钱可以继承而反对,安妮最终接受了教母拉塞尔夫人的劝导,忍痛与温特沃斯解除了婚约。

八年后,温特沃斯上校因在战争中表现突出,升官发财,荣归故里。而安妮一家却家道中落,因债务问题,不得不出租自家住的林奇大厦,租客正是温特沃斯上校的姐姐和姐夫。安妮和温特沃斯再次重逢,两人历经重重波折,冲破各自内心障碍,终成眷属。

可以看出,简·奥斯汀本人在创作过程中思想上的变化,受到了17 世纪英国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约翰·洛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内涵的影响。

简·奥斯汀通过小说这一艺术形式,从认识论的角度,揭示了人在不同人生阶段,随着对自我认知的发展和变化,需要经历一个从情感到理智,再从理智回归情感的过程

即使到今天,简·奥斯汀揭示的这一认识论,对现代年轻男女如何认识自我,平衡情感和理智,既不情感至上,也不理智过度,勇敢去爱,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简奥斯汀剧情解析,简奥斯汀结局(2)


一、我们的认知能力是一个不断修正发展的过程,接受过去的自己,从错误中吸取经验,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才能重新出发;

1670年,英国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约翰·洛克出版了《人类理解论》,在书中提出了很多关于辩证认知论的真知灼见,指出人在出生之前意识并不存在,所以人没有先天思想之说。人在先天时期思想如同一张白纸,后天成长过程中,经历、生活环境才是书写的内容。洛克同时认为,人的心灵本身存在主动性和修正性,会在生活环境和经历中修正已有的观点,并且这个认知过程会伴随人的一生,永无止境

纵观简·奥斯汀所有的作品,一个核心主题是:主人公如何正确认识自我。

这一主题在《劝导》中表达得淋漓尽致,简·奥斯汀把女主人公安妮对自我的认知过程抽丝剥茧地展现出来。

八年前,安妮与温特沃斯一见倾心,彼时,她是年少纯真的贵族小姐,他是年轻气盛的海军军官,炽烈的爱情像火一样燃烧着,不受控制。热恋中的两个人很快私定终身。

现实却是残酷的。

安妮年幼失母,父亲虚荣又自负,姐姐同样虚荣傲慢,他们竭力反对安妮和温特沃斯的婚事,只因他没有贵族头衔,自然也无财产可继承。父亲甚至威胁安妮,如果她坚持要和温特沃斯在一起,就不会给她任何嫁妆。

而像她母亲一样的教母拉塞尔夫人同样站在了父亲和姐姐的立场,劝她放弃爱情。

孤立无援的安妮,最终取消了婚约,温特沃斯上校深受伤害,绝然离开,安妮也因此痛苦不堪。此后八年,她始终无法忘却温特沃斯,自然也无法接受其他追求者,却只能把压抑和悲伤埋藏在心底。

现实生活中,像安妮这样,有过失败感情经历,始终无法走出来,也无法接受新的感情的理智过度的女性很多。包括前文提到的阳小姐,初恋分手之后,害怕再受伤,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工作上,无心再谈感情,一晃就到了35岁。

《劝导》中,安妮八年后与温特沃斯重逢,她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两人破镜重圆。可这是故事,现实生活远比故事残酷。

在婚恋市场上,年龄始终是女性的一个短板,花开有期,女性的最佳生育期并不长,这也是为什么阳小姐犹豫要不要借精生子或冻卵。

不是所有最初的爱,都会成为最后的爱,及时止损,告别过去,走向新生,才不辜负因为年少无知犯下错所承受的痛苦与悲伤。

“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

犯错是青春的特权,谁不是在一个一个的错误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但沉溺于过去,知错也不改,那是愚蠢。

我们的认知能力是一个不断修正发展的过程,接受过去的自己,无论曾经多么幼稚,犯过什么错,从错误中吸取经验,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我们才能重新出发,收获新的幸福。

简奥斯汀剧情解析,简奥斯汀结局(3)


二、我们的认知受自身年龄和阅历的局限,难免主观和片面,应该保持理智清醒,多方听取他人的意见,但自己要掌握主导权,避免被他人误导;

“由于人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倾听他人的看法并非不合时宜或有失体面。人应该在理性的指引下客观地考虑事物,多采集来自他人的不同意见,吸取有益的部分。”

这是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反复阐述的观点。

显然,简·奥斯汀是这一观点的推崇者,在《劝导》中,安妮八年前听从了教母拉塞尔夫人的劝导,取消了与温特沃斯上校的婚约。

八年前的温特沃斯,只是一个普通下级军官,经济拮据,前程未卜,甚至有可能战死沙场。这样一个男人,连自己都意识不到,他不具备成家立业的条件,即使结婚,也并不能确保给妻子和未来的孩子带来幸福,只是凭借自己满腔热情想结婚而已。

当时安妮如果真的和他结婚了,他们会幸福吗?

八年前,安妮听从教母拉塞尔夫人的劝导,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长辈会更多的考虑爱情以外的现实因素,这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外人的认知同样是主观和片面的,所以更多的时候,当事人应该听从自己的内心,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在痛苦中煎熬了八年的安妮,与温特沃斯重逢后,清楚地认识到,她对他的感情从未变过,纵使有弱水三千,她只想取他这一瓢饮。

而她的教母拉塞尔夫人的认知却依然停留在过去,并没有随着时间和年岁增长提升到理性认知的高级阶段。所以她依然根据所谓的贵族风范判断一个人的人品修养,认定温特沃斯不值得安妮托付终身。

洛克曾提到:“很多人都有先入为主的思维局限,喜欢沉浸在最初观点中,既然有了就会坚持最初的判断,而不改变现有的认知去追求真理,拉塞尔夫人即是如此。”

斯宾诺莎指出,在爱情方面做出选择时,既要有浪漫与激情,又要有理智;不仅要考虑别人的劝告,也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八年后的安妮,认知能力提高,思想更成熟了,所以没有再听从教母拉塞尔夫人的意见,也不再顾及父亲和姐姐如何强烈反对,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走向温特沃斯上校。

年轻时候的我们,认知受自身年龄和阅历的局限,难免主观和片面,所以应该保持理智清醒,多方听取他人的意见,但自己要掌握主导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避免被他人误导,否则将遗憾终生。

简奥斯汀剧情解析,简奥斯汀结局(4)


三、我们需要认识到,爱是一种最不可思议的矛盾,情感和理智都解决不了关于爱的所有问题,唯有勇敢才能收获爱情。

同样写小说,我最不敢写的一种爱情模式就是破镜重圆。因为知道,要把受过伤的男女重新撮合到一起,两颗破碎的心愈合,再心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简·奥斯汀在《劝导》中,极尽笔力,塑造了安妮这样一个丰满立体的女性形象,从理智过度、谨小慎微,变得理智而勇敢,挽回昔日恋人,主导自己的人生。

布鲁姆曾对《劝导》中安妮这一角色给过极高的评价,他认为她那种几乎无差错的全方位观察力,在众多优秀文学作品中,只有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中罗瑟琳可与之媲美。

安妮与温特沃斯上校重逢后,面临的困境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父亲和姐姐依然反对,教母拉塞尔夫人不止反对,还极力撮合安妮与小埃利奥特。在拉塞尔夫人看来,埃利奥特先生举止稳妥得体,温文尔雅,正合她的心意,因此断定他必定是一位教养有素、卓有见识之人,比暴富却没有贵族修养的温特沃斯上校更配得上安妮。

最大的困难,当然是来自温特沃斯上校本人,他对安妮八年前取消婚约的事一直耿耿于怀,沉溺于过去感情中的伤害,甚至为了报复,故意在安妮面前追求其他女性。

安妮亲眼看着昔日恋人与其他女性靠近,痛苦可想而知。她是该放弃,选择正主动热烈追求她的小埃利奥特,还是继续坚持?

最终,安妮凭借自己敏锐的觉察力和判断力,从温特沃斯上校不经意的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的爱意,确定他对她其实也余情未了。

经过相处和接触,温特沃斯上校的认知也从主观和片面,变得理性。他最终理解了安妮当年悔婚的无奈,她过去八年来忠贞不渝的等待,终于唤醒了他埋藏压抑的感情。两个人由此得以破镜重圆。

“我常常思考过去,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即是否有一个比拉塞尔夫人更可怕的敌手?我找到了答案,那个人就是我。”

温特沃斯上校这样的感叹不无道理。

所有的感情,最大的困难和阻碍从来都不是来自别人,而是自己。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推入两难境地。似乎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不会两全其美。大多数人选择逃避,渴望爱却不敢再爱。

黑格尔给爱情做了很好的诠释:“爱是一种最不可思议的矛盾,绝非理智所能解决一一一爱制造矛盾。作为矛盾的解决,爱就是伦理。

只有我们自己,再勇敢一点,再坚持一下,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

所有爱情的路都是曲折的,我们需要认识到,爱是一种最不可思议的矛盾,情感和理智都解决不了关于爱的所有问题,唯有勇者,敢于在这条崎岖不平的路上跋山涉水,坚持不懈,才能收获爱情的果实。

简奥斯汀剧情解析,简奥斯汀结局(5)

美国学者特里林曾高度评价简·奥斯汀:“简·奥斯汀尽管保守,守旧,却看出了伴随民主社会的建立而发生的深刻心理变化的性质一一她意识到个人的心理负担;她理解有意识地给自己下定义和自我评价的新的必要性,对现实做个人的判断的必要性。而没有一个现实像关于个人的现实那样使现代人感到没有把握和焦虑不安。”

在这个结婚率越来越低、离婚率却居高不下的时代,迷茫焦虑、对爱情越来越没有信心的年轻人,读一读简·奥斯汀,听一听她的《劝导》,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的。

年轻的时候,不得不谨小慎微,年长以后才懂得什么是浪漫——这是畸形的开端所造成的必然后果。”这是安妮八年的痛苦换来的真知灼见。

简·奥斯汀用安妮的经历告诉我们,应该对爱情“充满信心,展望未来,而不要过分忧虑和谨慎”。

阳小姐还在迷茫,是该去国外借精生子呢?还是选择冻卵?或者再等等,以期遇到一个合适的人,恋爱结婚生子?

这些其实都不是关键,她真正要做的,是从过去走出来,排除太多来自外界的干扰,听从自己的内心,开始新的感情。

愿所有的“阳小姐”们,都能向安妮一样,在挫折中成长,在经历中认识自我,不念过往,不惧未来,安住当下,勇敢去爱!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