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荔枝蜜原文,荔枝蜜课文深度解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7 09:53:08

阳朔荔枝蜜原文,荔枝蜜课文深度解析(1)

提起颂歌作家,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阳朔。

作为上世纪“著名作家”,阳朔是以散文出名的。他的作品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当时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有《荔枝蜜》、《雪浪花》、《香山红叶》、《泰山极顶》、《茶花赋》、《海市》等。别的不说,今天就拿当年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荔枝蜜》《香山红叶》和《雪浪花》三篇作品来看看阳朔散文蹩脚的颂扬主题的表现形式。

首先我们来看看他的代表作之一《荔枝蜜》。当年教学这篇散文的时候,我总感觉到这篇散文并不怎么样,但教学参考书上却这样评价:这篇散文巧妙地运用了卒章显志这一技法。文章开头,写自己曾被蜜蜂螫了一下,因而看到蜜蜂心里就不舒服;继而,作者描写了荔枝蜜的甜香,不觉动了情,由蜜想到酿蜜的蜜蜂,便到蜂场去参观。作者了解了蜜蜂的生活习性.感慨地说:“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看到这里,你会觉得作者是在歌颂蜜蜂,表现蜜蜂高尚品质,然而作品结尾却来了个大转弯,从歌颂蜜蜂转到歌颂勤劳勇敢的人民:“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文末点题。原来前边大篇幅地歌颂蜜蜂,正是为后边歌颂劳动人民作铺垫,这样的结尾显得自然、有力,也通贯了全篇要义,此即卒章显志之法的妙用。

阳朔荔枝蜜原文,荔枝蜜课文深度解析(2)

我不认同这种评价。散文首先要讲究形散神聚,这篇散文形是很散,从小时“被蜜蜂螫了一下”“心里不舒服”,到尝到荔枝蜜动了去养蜂场参观,再到与老梁的对话,在这些描叙的过程中,流露了作者对蜜蜂的情感变化,这些内容写得不错。关键是最后这几段: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这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酿造着未来…

这三段文字是作者的联想,这种联想过于牵强附会,纯粹是为了颂扬劳动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而有意安排的,并无什么高明之处。所以,我当年教学的时候将它改做课外阅读教材进行处理,因为这篇作品没有多少值得学生借鉴学习的写作技巧!“卒章显志”显得实在露骨!

阳朔荔枝蜜原文,荔枝蜜课文深度解析(3)

再看看《香山红叶》,阳朔用的还是这种卒章显志手法。当时的教学要求说:这是一篇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的散文,它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掘作品中丰富的美育内容,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美感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可我看来看去,怎么也看不出美在哪儿。倒是文章最后的几段使我大开眼界:

老向导也慢慢说:“真是香呢。我怎么做了四十年向导,早先就没闻见过呢?”
我的老大爷,我不十分清楚你过去的身世,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纹路里,猜得出你是个经风霜的人,你的心过去是苦的,你怎么能闻到红叶的香味?我也不十分清楚你今天的生活,可是你看,这么大年纪的一位老人,爬起山来不急,也不喘,好像不快,我们可总是落在后边跟不上,有这样轻松脚步的老年人,心情好该轻松的,还能闻不到红叶的香。
……
也有人觉得没看见一片好红叶,未免美中不足,我却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藏到我心里去。这不是一般的红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不用说,我指的是那位老向导。

看看,老向导的一句话本是无意间说的真话,但阳朔却极富于联想,亏他能联想到老向导的身世和自己的想象,这种想象对他而言自我感觉“很自然”,但我感觉到那么别扭,纯粹是为了给时代唱颂歌而为。

阳朔荔枝蜜原文,荔枝蜜课文深度解析(4)

我们再来看看《雪浪花》。杨朔的这篇散文,借写大海的浪花,实写老渔民“老泰山的经历,从而表现了“这个时代的大浪潮,激扬飞溅,早已把旧日的江山变了个样儿,正在勤勤恳恳塑造着人民的江山”这一主题。文章最后写道:

西天上正铺着一片金光灿烂的晚霞,把老泰山的脸映得红彤彤的。老人收起磨刀石,放到独轮车上,跟我道了别,推起小车走了几步,又停下,弯腰从路边掐了枝野菊花,插到车上,才又推着车慢慢走了,一直走进火红的霞光里去。他走了,他在海边对几个姑娘讲的话却回到我的心上。我觉得,老泰山恰似一点浪花,跟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形成这个时代的大浪潮,激扬飞溅,早已把旧日的江山变了个样儿,正在勤勤恳恳塑造着人民的江山。

晚霞的渲染固然描绘了一幅晚霞夕照的海上绚图景,但文末的几句联想式的议论,实属牵强附会,蹩脚得很,几乎为了歌颂时代,赤裸裸的。

文如看山不喜平。朱自清、鲁迅、老舍、孙犁、林语堂……他们都是大家,也都在歌唱生命,歌颂时代。但阅读他们的作品,总会给人无尽的回味,给人一种极美的享受。而阳朔的作品,总是在不经意的结尾,出乎意料地来几段蹩脚的附会。他为什么要这样进行结构安排,一句话,为了歌颂当时那个时代。但读后总给人一种极不协调、极不自然的别扭。就像刚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姑娘,脚上总是穿着一双极不适应而又要追赶潮流的高跟鞋,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不但不美,比东施效颦的效果还差。

喜欢我的朋友请加关注吧,记得帮我点赞、推荐、评论和转发哦!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