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罗贯中的巜三国演义》,再到衍生出的戏曲《空城计》,都有一段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那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在西城的斗志斗勇。该片段描写了诸葛亮的大智大勇,沉着冷静,焚香操琴,谈笑风生的儒将风采。同时也描写了司马懿的少谋多疑,谨小慎微,优柔寡断,计少智逮,错失了一次活捉诸葛亮的良机,也错过了提前灭蜀的关键一役,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空城计,也留下了司马懿智谋逊于诸葛亮的铁证。
其实,这是小说家,史学家,戏剧家的一家之言,其中内情颇多故事和曲折。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才干卓越,颇受曹操重用。但因司马懿鹰视狼顾,心机深远,阴谋叠出,曹操甚疑之,总不放心,认为曹氏族人没有司马懿的对手,早晚都得着他的道,总想找机会除掉司马懿,免除后患。但因用人之际,唯一能与诸葛亮抗衡的只有司马懿,只好隐忍之。曹操的心思,聪明如司马懿怎能不知,只得虚与周旋,等待时机。
司马懿兵犯西城,成碾压之势,诸葛亮兵少将寡,危在垒卵。但诸葛亮素知司马懿的心思,故城头操琴,谈笑风生,好不潇洒,而司马懿在城外缩头缩脑,不知做何举措,此疑兵之计,小儿也不能瞒过,怎能瞒过满腹智谋,久经沙场的司马懿呢?然诸葛亮深知司马懿之心,故作姿态,操琴自如,谈笑甚欢,与司马懿的唯唯诺诺形成对照。其实二人是棋逢对手,将与良才。司马懿知是空城,诸葛亮也知司马懿不会攻城,二人都故作姿态。诸葛亮的言外之意是:老小子,你看明白了,我就是空城,曹操暂时不*你,是因为有我诸葛亮在,你若把我弄死了,你也得玩完,因为你没有利用价值了。不如咱俩合作一出戏,你装傻卖呆,放走我,骗过曹阿瞒,咱俩都相安无事,这是上策,你仔细思量思量。司马懿也知道诸葛亮在演戏,他也在为自己着想,诸葛亮一死,蜀国再没有能力抵抗曹操,自己的价值就没有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典故他是深知的,何况文种,韩信前车不远,只有放过诸葛亮,他才能安全,等熬的老东西曹操伸腿归西,曹氏族人哪一个是我的对手,还不都被我玩弄于股掌之上,那时再图大计为尚不可。故装作中诸葛亮之计,连呼退兵。
长子司马师也看出诸葛亮是空城,活捉诸葛亮在此一举,机会难得,遂报司马懿要求攻城,受到了司马懿的呵斥:汝等小儿,省的什么,速速退兵。司马师乃一介武夫,怎有其父的城府和心思,遂很不情愿的退兵,诸葛亮逃过一劫,连说侥幸!侥幸!其实二人都心明肚知,配合演戏,有声有色,精彩纷呈,路人还看的津津有味。真是:诸葛司马两相宜,奸雄阿瞒遭人戏,故事精彩人称赞,其中奥妙哪个知。
剧情真的按照司马懿的路数发展。曹操一死,曹氏后人皆庸俗顽劣之才,司马懿略使手段,军政大权尽归司马氏,于是就有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有了司马昭的大肆*戮曹操后人,就有了司马灭曹,三国归晋,就诞生了一个司马氏当家做主的封建王朝。
这真是:古今多少迷。谁能拎得清。若解其中味,请君仔细品。
(本文作者:董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