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155-220),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今安徽毫州)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后挟汉献帝于许都(今河南许昌东),用天子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用人唯才,加强集权,所统治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善诗歌。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长歌”“短歌”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行”是古诗的体裁之一。乐府产生于汉代,配音乐的,所以称“乐府”或“乐府诗”,有“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
《短歌行》全文及译文如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译文:一边饮酒一边听歌,人生岁月能有多长?几何:多少。】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译文:时光就像清晨的露水(那样容易消失),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这句慨叹人生短暂。】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译文:宴会上的歌声慷慨激昂,心头的忧虑却难以忘记。“慨慷”指宴会口上的歌声激越不平。“当以”这里没有实义。】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译文:用什么来排遣愁烦?只有豪饮美酒。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何以”:“以何”,用什么,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
【译文:身着青领服装的贤才,被我长久坡地记在心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比喻渴望得到贤才。青衿,指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衿,衣服的交领。悠悠,长远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译文:只是因为追求贤才的缘故,我沉思吟味到今天。】
呦呦(yōu)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译文:群鹿呦呦地鸣叫,一起吃原野上的艾蒿。一旦有贤才来到舍下,我将弹瑟吹笙来宴请。这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宴客的诗,这里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u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译文:贤才皎洁如明月,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忧虑之情充塞心中,永远也难排解开。掇:摘取、拾取。】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译文:(你)穿越纵横交错的小路,屈尊来探望(我)。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枉:枉架、屈尊。用:以。存:问候、探望】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译文:久别重逢,欢饮畅谈,昔日的情谊难以忘怀。契阔:聚散,这里指久别重逢。讌:同“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译文:月色通明,星辰稀疏,一群乌鸦惊起向南飞去。它们绕树飞了三周,却不知道哪根树枝可供栖息。三匝zā:三周。这四句形象的写景作喻,叫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当时三国鼎立)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山,永远不会嫌高;海,永远不会嫌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里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句子: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这里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厌:满足。周公吐哺: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这个典故是讲,周朝周武王灭掉殷商时期,天下还没有安定,周武王却早逝,成武王的儿子成王尚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周武王崩而发生叛乱,所以周公暂时代成王执政,后来其他的诸侯就散布谣言说周公要对成王不利,周公向大家解释,然后始终辅佐成王,让儿子替自己去鲁国封地,儿子临行前,周公对他儿子伯禽说“我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以整个天下而言,我的地位也不算低了。然而听到门外有贤士求见,我洗一次头三次挽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掉口中的食物,好前往接待贤士。即使这样还怕错过了天下的贤士,你到了鲁国,要谨慎而不可因为有了封国而对入骄横。】
这首诗歌采用比兴的手法,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以周公自比,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为了完成统一大业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