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默默无言,独自缓缓登上西楼,抬望眼,月儿如钩。低头望,幽深的庭院里,寂寞的梧桐树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离别的愁绪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那悠悠的离愁又是特别的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滋味缠绕在心头。
南唐后主李煜的身份可谓是落差巨大,往昔是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却成了阶下之囚,他心头淤积的离愁到底是什么,是对故国、故乡的思念?还是对往日的悔恨?这是寻常人所体会不到的,他自己也难以梳理明白,“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所以他的离愁才像一张网一样把他网在中央,像一团乱麻一样“剪不断,理还乱”。
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故国往事不堪回首啊。
那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好像这滔滔不尽的一江春水滚滚东流、永无止息。
这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命词。978年七月七日,是李煜四十二岁的生日,他写下这首新作《虞美人》,命歌妓作乐,歌唱之声闻于户外。
监视之人迅速将情况报告给宋太宗赵光义,当他听到“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一句后,极为恼怒,当他晚上就命人赐给李煜牵机药酒,将他毒死,死状甚惨。
生日当天,月明之夜,囚禁之所,李煜痛定思痛,想到自己曾是堂堂一国之君,如今竟然落到阶下囚的境地,往事真是不堪回首啊!他的哀愁能有多少呢?“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千古名句将他哀愁的长度、深度和强度非常逼真、生动地描绘出来,感人至深。
七、《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让人凄凄惨惨戚戚。忽寒忽暖的季节,最难调养安息。喝三两杯淡酒,怎抵得住晚上风急?正伤心的时候,大雁飞过去了,它却是我旧日的相识。
菊花谢落,满地堆积,憔悴枯黄,如今有谁还会来摘?守着窗户,一个人怎么能捱到天黑?细雨敲打在梧桐叶上,到了黄昏还点点滴滴地不停息。这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靖康之变后,北宋国破,赵明诚去世,李清照家亡。她被迫南下避难,一路上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处境极为凄凉。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这些苦恨凝聚在李清照心头,让她写下了这首最愁苦的《声声慢》。
她心中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怎能用一个愁字来了结?
八、《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风雨停歇了,花朵落尽了,尘土中散发出落花的微微香气。太阳升高了,却仍无心梳洗打扮。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散散心吧。我只是担心,双溪那艘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李清逃难到浙江金华,她孑然一身,处境凄惨,她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有几多呢?李清照匠心独运,将看不见的忧愁赋予了重量,恐怕是一艘舴艋舟都载不动啊!
九、《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落日里寒鸦归巢,勾起我一片思愁。池塘边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露出一丝温柔。如果不是眼下亲自感受这离愁别恨的苦楚,就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小红楼。明明知道你我已被山峦所阻隔,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天边而不能罢休。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冬,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他代替一位内心充满离愁别绪的女子写出这首闺怨词,成为他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
女子因意中人不在身边,陷入苦苦的思念之中而不能自拔。一句“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直言相思的苦楚,将女子对意中人的真挚情感展现地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