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注音版,中秋夜拼音注音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7 22:15:05

八月十五话中秋

□ 高家协

中秋夜注音版,中秋夜拼音注音版(1)

一一一

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一 中秋节的来历简说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廿四节气的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祭月作为民间节日重要的祭礼之一,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中说,先秦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的活动。据记载,在汉代时,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地区已流行。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明清时期,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二 故事传说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故事传说。择说于下:

(一)嫦娥奔月。“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二)吴刚伐桂。吴刚登上月宫折桂,据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说,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伐月中的桂树。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 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三)玉兔捣药。兔子登上月宫捣药,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思是说,顾、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对月亮有什么好处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宫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这“白兔捣药”是由“蟾蜍捣药”变来的。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于是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四)齐女拜月。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五)玄宗故事。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六)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据说,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三 主要活动

常说:相隔十里,各有风俗不一。仅择几例:

(一)吃月饼。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吃月饼已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必备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象征着大团圆,合家吃月饼,有如春节团年饭一样,出外的家人,一般不应缺席,回娘家的媳妇,必须赶回夫家,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月饼也是中秋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二)祭月神。我国自古就有祭月神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亮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设大香案,摆上祭品,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此外,也有上坟祭祖。也有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嘉定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三)咏诗文。唐代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李白就有脍炙人口的“床前明月光”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的杰作;到宋代之风更盛,逢这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他们饮酒赋诗,杜甫《八月十五夜月》苏轼《水调歌头》等,无一不是留下的千古绝唱。

(四)观月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还观月下潮水,可谓又是中秋夜的一件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当今、自从陈鸣楼先生绘制的《南宋皇城图》客观,而为其严谨的还原南宋皇城文明历史,其彰显中华历史文明与中华文化的风采,观者聚增。其它各地,无潮则观月下之山、水、街市等自然风光。

(五)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近有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记载中秋夜节俗,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六)猜灯谜。中秋节灯谜由来在我国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隐语”,这是灯谜的雏形。到了汉代“隐语”开始分化为两个方向。一类以描写特征为主的事物谜; 另一类以文字形义为主的文义谜。后来一些文人学士常在中秋之夜,将谜条张贴在各种花灯之上,吸引行人猜射。当今,谜材谜作日益完善丰富,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成为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了许多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