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冬至之夜是一年中最长的一个夜晚,还特别特别冷。
在1200多年前的一个冬至之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独自在家中。屋里的炉火烧得正旺,火红的光把整个房间都照得红通通、暖融融。外面天光微亮,眼看雪意渐浓,大雪将至。
他取出一坛新酿的米酒。打开的瞬间,酒香四溢。米酒是淡绿色的,酒面上还浮着一些细碎的酒渣,像一只只通体晶莹的小蚂蚁。
冬至仙子,出自《唐诗宫里的节气仙子》
在这样的情景下,白居易想起了远方的一个朋友刘十九:若能知交对坐,赏雪对酌,该是多么有雅趣的一件事啊!
于是,他赋诗一首: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赏析
赏这首诗,可品味四点。
一看意境。最朴素的“新酒”“火炉”“暮雪”构成了全诗意象。寒冬腊月,暮色苍茫,风雪大作,米酒飘香,炉火已生,只待朋友早点到来。三个意象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意的图画,其间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阵阵芳香。
二看色彩。“绿蚁新酒”和“红泥火炉”,红绿对照,香了心脾,暖了心窝;“晚”和“雪”黑白对照,夜幕降临,白雪即至,外面风雪黑夜无边,屋内一灯如豆,“绿”酒“红”炉正待客来。
三看动静。“新醅酒”是静态的米酒含香,“小火炉”是动态的火舌缭绕;“晚来天欲雪”,大雪将至,则是静中酝酿着动。
四看结尾。“能饮一杯无”余音袅袅,意犹未尽。通读全篇,有温暖恬静的生活气息,有快活怡然的友情氛围,还有浑然质朴的文人雅趣。寥寥20 个字,简单直白,信手拈来,却字字珠玑。
所以,这首诗可以当一封信读,可以当一幅画赏,还可以当一个故事讲,等你尽情体味,放开想象。
冬至
古*载:“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这天,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阴气极盛。此后,白天渐长,阳气回升。这时,蚯蚓因感受到极盛的阴气而蜷曲着身体,深埋土中;喜阴亲水泽的麋,因为阴气要消歇,角便开始松动,要脱落了;山中泉水也开始解冻,淙淙流动起来了。
祭天
冬至开始,白天渐长,阳气回升,人们认为这是一个循环的开始,将冬至定为吉日。古代的皇帝们就在这一天进行最重要的祭祀:祭天。中国明清两代定都北京,在北京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这都是皇帝每年进行祭祀的场所。冬至祭天,夏至祭地,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其中,冬至这天在天坛进行的祭天活动,是最隆重的祭祀活动。
吃饺子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传说,东汉时的“医圣”张仲景回到家乡河南南阳后,发现许多人因为寒冷,耳朵上生了冻疮,他就发明了一种食物,将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包在面里煮熟,取名“驱寒娇耳汤”。后来,“娇耳”也慢慢演化成了“饺子”。人们为了纪念“医圣”,就在冬至这个特殊的喜气日子里吃饺子。人们相信,冬至吃饺子,之后的天气再冷,也不怕把耳朵冻掉了!
数九消寒
很多小朋友都背过《数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数九”就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数,总共九九八十一天,描述的是冬至到春分前后两个多月的气候变化。冬至后,就开始进入“三九严寒”,九九数完了,就迎来了开春的“九九艳阳天”。
——以上内容主要摘引自《唐诗宫里的节气仙子》
——本文转自“百科成长阶梯”微信公众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