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先生辞章的优劣
刘晓林
茫曾先生的辞章很好,至少在中国当代的艺术家中属于优秀的行列。如果将其与他的书画放在19世纪至20世纪的这特定的历史“短河”中让我来品评,我会把他的辞章排列在他的书画之前。
范曾先生对自己的各种“内能”有过比较:画第一,旧体诗第二,散文第三,书法居末。也许就个体而言先生的自我评定是客观的,如果把个体放于群体中同他人来比时,则此结论需要商榷了。
在近百年间的中国出了不少的大艺术家,同时专擅辞章的大艺术家却不多。我的认为:如果范曾先生以自己的书画与这近百年间的大艺术家“比拳量力”,先生的胜数不大。若以自己的辞章与这近百年间的大艺术家“比拳量力”,先生或许会“站立”的时间长些。
范曾先生的那一代人,由于经历特殊时期使得他们整体上对“书本知识”的相对缺乏。或许因此,先生能为文便显得弥足珍贵了。进而言之,在此情况下某些事物(比如先生辞章)的优点常会被拔高不少。书者可能受认识所限,也可能先生早期的辞章受当时印刷术所限而流传甚少,总之根据所见到的先生早期(35岁以前甚至40岁以前)辞章,我不认为已经达到“绝妙”的高度。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范曾先生以《新潮赋》获得天津市好新闻作品评选一等奖。按此先生的“文鸣江湖”在47岁左右。值得欣慰的是,其辞章在语句表达上不存在大碍,仍优于大多数艺术界的“为文者”。
我们先看范曾先生辞章的特点与长处。之如他的绘画,在自己的辞章中他非常注重、追求“气”。“气”从何来?广征博引,极尽铺陈;非常在意汉语的韵律之美,精心于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这样使得赏者在读先生的文章时会感觉很提神,以至发出感叹:华美啊!
另外在他的辞章中多引用史例,甚至国外的相关史例。在这一点上,书者认可先生的广博,至于是否精深则另当别论。根据先生及先生的友人在某些陈述中的提及他颇喜好“老庄”之说。“老庄”之说的核心与“恬淡”相关,在先生的辞章中有“恬淡”吗?有,但实在不多!充满了磅礴雄浑,充满了慷慨激昂,充满了一泻千里的快意;少了典雅淳美,少了徘徊迂回,少了静水流深的幽情。
中国文化讲究“化”、“大化”。“化”后的结果是“铅华洗尽”,“大化”后的结果是了无痕迹。我认为范曾先生的辞章固然瑰丽,固然茫茫,然而“化”的不够,离“大化”的距离更远。也就是说,他的辞章给人的感觉是:我的学问如此之大,你们当听我高论几番。换言,仍有“掉书袋”的嫌疑。
当然,很多人包括书者也时有类似的“大病”——说了如此之多,辞章的主要“筋骨”仍然是他人的!好在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没以“大师”相冠自己,这样便给了我们可以行使为自我解嘲的权利!因为你我是普通人,不是“大师”。但对于“大师”的人来讲,我们却不能对其“不好”视而不见,即使冒着“吃不到葡萄”的世诟也要正当指出。
如果你我能静下心来品赏包括范曾先生在内的名家们的大作,时常会发现漏洞甚至错误。
在《新华文摘》载范曾先生所写《神话的破灭——金融风暴中的警世危言》一文中,他写到:“当下世界可以用《荀子·解蔽》‘人心唯危,道心唯微’来描述。”‘人心唯危,道心唯微’究竟出自什么地方?《尚书·虞书·大禹谟》,而非《荀子·解蔽》。
他还常将一己之认为,以“圣贤之口”说出的“嗜好”:“霸权式微,大同共造是缔造太平世界的八字箴言,它从远古回响至今,微言大义,发人深思。”“霸权式微,大同共造”是什么时候开始?怎么到了远古?谁人的箴言?先生自己知道。
在范曾先生的其他辞章中,也会发现“大师”不应该出现错误的错误!我在上面也提到过范曾先生辞章中的“博”,“博”在构成其辞章特色的同时也是其软肋!如果一个人的辞章能做到博而不泛,深而不涩者方属上乘。
范曾先生的辞章究竟如何?比许多人的要好!好就是好。综合而言,先生的辞章走沉雄豪放一路。作文犹如作画,真正的高手会根据自己所要阐发的对象与内容来自然做出采取何种“表现手法”。如此做的结果,便是自如行走于“各种风格”,该“硬”则“硬”,该“软”则“软”!类似《梵高的坟茔》这样的“婉约”辞章在范曾先生的“作品集”中少之又少!先生的散文、诗词(包括赋在内)也大多如此,比许多人的要好!但我仍然不认为是古今第一好,即使当代第一好我也不能苟同!!
范曾先生的辞章与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溥心余等先生的辞章相比呢?不好说。但我可以肯定,范曾先生在40岁以前的辞章与上述诸位相比会处在“稍逊风*”的位置。至于他在辞章中出现的“博猎广涉”(先生常在其文字中加入对国外思想家、科学家等言论或事例),这既归功于范曾先生自己,更要归功于这个日新月异、伟大的时代。退言,如果将“徐傅潘溥”等先生的生活时代推迟至今,在他们的辞章中一定也会融入新的“时代气象”。
整体而言,书者认为范曾先生对自己为文的评价"偶为辞章,颇抒己怀"较之其对自己书画的评价要相对客观、“低调”得多。对于当代的艺术家而言,如在辞章上有若先生者已属不易!
限于篇幅,书者仅将溥心余先生《海石赋》以做例证:
“瞻日月之同浸,穷潏浡之遥逝。变昏月于岛屿,霞穹窿于水际。纷怪石之纵横,俨巨灵之叠砌。其为状也,巉嵯嶷屼,掣电奔雷;峙者霞起,裂者冰开。藏蛤隐蛎,丽藻披苔。既褫磄以琅磕,忽岌峨而峥嵘。岂娲皇之所遗,惊天柱之已倾。从闉雉堞,井干连城。皮皸盐坼,肤寸云生。盘兮赑屃而龟伏,礶然蚰地而龙行。吐皓旰之虹霓,蕴藏昊之列星。圆则成规,正则从绳。跃洪波而欲转,临廖阔而将崩。凝磝沙而确固,渐糅杂而钩连。横崩渤之涤荡,乃泐散而夺坚。遂窍窦而为穴,风号啸而湍穿。彼砥柱之贞介,排怒浪而孤衾。比君子之独立,拂忧患而不愆。浩泱漭之无涯,望北冥其安极。同爰居之避风兮,无鹏抟之双翼。尽天汉之左界兮,惊白日之西匿。览巨石之当途兮思神禹之迹熄。”(个别字因电脑原因用同音字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