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跨学科教学设计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8 19:04:58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通过生动简明的说明语言,条理清晰的文章脉络充分展示了大自然运用自己的方式向人类发出信号的有趣现象。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脉络,提取文章重要信息。

2.理清说明顺序,体会逻辑词的妙处,认识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进一步掌握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体会逻辑词的妙处,认识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运用等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的交流大部分都是借助语言来完成的,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自然界中只有人类会“说话”吗?(生:不是。比如狗“汪汪”猫“喵喵”都是在用它们自己的语言交流)没错,每个物种之间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交流方式,刚才同学们举的例子就很棒!那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不同的物种之间有没有可能交流呢?如果有可能,会是什么方式呢?老师看大家都是一脸迷惑的样子,看来是暂时想不到,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看看大自然是怎样向人类发出信号的吧。(板书: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不会的生字。

规范读音:簌簌(sù) 销声匿(nì)迹 翩(piān)然 农谚(yàn) 风雪载(zài)途

2.学生快速默读,给文章划分层次;找出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明确:

①层次划分:1-3段:由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的描绘,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6-10段:具体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11-12段:进一步说明物候观测的意义并号召人们利用“大自然的语言”为农业生产服务。

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维度;经度;高下差异;古今差异。(多媒体出示差异图片)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刚才大家已经找到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那请问这四个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

2.作者在说明四个因素之间关系的时候,用了哪些逻辑词?这样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第7-10段段首分别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提挈词分说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即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这些逻辑词的运用使得文章更加有条理,层次更加分明,结构更加严谨。(板书:“首先”“第二”“第三”“此外”;条理清晰、层次鲜明、结构严谨)

3.(多媒体展示常见说明方法)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用又有什么作用呢?试举一二例。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交流,5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例:

①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这句话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更具体、更科学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学(或者说是物候学的特征)。②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活的仪器”,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或物候观测的复杂和灵敏的特点),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③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不同年份的花期对比,突出强调了物候现象对农业的影响。

④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广,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更具体更真切地说明了经度的差异也是影响物候的因素之一,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⑤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

(板书: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都有哪些现象是你比较感兴趣的,试着运用我们刚才学过的任意一种说明方法说明一下。

2.小结:记叙抒情类文本中的描写,其作用往往在于描写精准地传递了某种言外之意或传达了作者的某种情感,呈现语言的美感。而说明文中运用描写,其目的是为了更自然地引出说明对象,更好地展现说明对象的特征,更好地阐述文章的事理,揭示说明顺序等。

3.作业: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说明文,说明自己身边的任意现象。

五、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跨学科教学设计(1)

六、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在中学生的课本当中不太常见,因此,教学重难点就需要围绕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展开。其次,说明文由于肩负着介绍事物、阐述事理的“使命”,所以相对于小说、散文等“讲故事”的文体来说要枯燥得多,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就需要多费些心思。

在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文体以及本文特色,教学活动主要围绕体会逻辑词的妙处,认识说明方法及分析表达效果展开。因此本课教案相对完整,重难点突出。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及课堂状态。

详请咨询:芜湖市侨鸿国际写字楼中公教育

职位匹配链接,看你能考什么岗位http://ah.offcn.com/zg/whzwjs/?area=wuhu&uid=lsy45199

文章转自:http://wuhu.offcn.com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