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沙晚报网】
付臣欢
最近在小学生中流行起来的“打烟牌”游戏,不出意外被禁止了。不过,不同于以往的“一刀切”禁止,浏阳市道吾小学禁止“打烟牌”的过程,带来了一场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平等沟通的有益尝试,也引发了关于教育究竟要教些什么、育哪种人的思考。
王国维曾说,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
但不少人谈到教育时,可能下意识的反应都是学习成绩,这其实已经说明了问题。近来,一名报考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的学生虽然专业课排名第一,却疑因“思想品德考核不过关”被刷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归根究底,大家讨论的还是教育。往近了说,是从前“唯分数论”乍被打破,再次引发了人才培养中“学习成绩”与“思想品德”的考量;往远了说,是不是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还有所不足,以至于学生长成了“成绩行但品德不足”的模样?
当然,我们在倡导培养孩子真善美的能力时,相关的德育课程和活动不应缺席。但育人不是组装机器,没有完全的按部就班,更不可能是单一环境。德育课程与活动只是孩子成长中一部分,更多的培养应该存在于孩子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才是孩子成长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类似于“打烟牌”“玩萝卜刀”等校园游戏,一面是香烟、刀具等可能给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一面是集体游戏可培养思维能力、社交能力、集体意识,以及孩子个体的放松需求、情感需求等。简单地选择放任自流或是“一刀切”禁止,显然非教育的宗旨,背后反倒是一种不教不育的不上心态度。
校长陈利莎从教育的真义出发,组织了一场“能否打烟牌”的讨论。这次讨论,不仅推动了亲子之间的平等沟通与相互尊重,还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得,也不是书本传授即可。只有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把生活化作课堂、课堂融入成长,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长成为内心充盈、人格健全的人。这可能需要花更多的功夫,但百年树人,本就不易,理应给力。
>>校园流行“打烟牌”?校长这么做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