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轶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无疑是科普工作者的又一个春天。
《意见》第二十一条提出“强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科普。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把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建立科学家有效参与基础教育机制,充分利用校外科技资源加强科学教育。”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和平崛起,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创新是源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激发中小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从事基础科研工作,打造科研人才梯队,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曾有一段时间,社会思潮影响了学生专业的选择,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影响基础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作为强国之本、科研之源,尤其是科普教育,作为科研和教育两大领域的结合点,起到了引领导向的作用。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从中长期来看,还是有赖于制造业、有赖于科技创新发展,对理工科基础科研人才的需求将长期存在。为此,应该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基础学科。科普教育正好可以在此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应该看到,国家正在积极调整一系列教育举措,如2020年在高考制度中设立强基计划,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学科的学生报考,并在教育模式、导师制、学制等各方面予以倾斜。以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试点综合素质评价考核方式,引导中学生开展科研课题,完成研究性报告。在2022年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生竞赛类项目中,50%以上都是科技创新类比赛,在中小学生中创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作为一名基层科研机构工作者,处在这个时代洪流背景下,有社会责任来承担对下一代的科普教育工作。运用好科研院所的科普资源,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意见》号召。对此,我们在科普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是科普进课堂。选拔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与科普共建学校共同开展课堂教育活动。学生自主报名,按照学科兴趣,以讲座、报告、趣味实验、头脑风暴等各种形式开展,向学生介绍学科发展、专业方向、我国科技成果、世界科技潮流等内容,解答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的困惑,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兴趣。
二是科普进科研院所。利用暑假、寒假等时段,安排和组织学生进入科研一线参观学习,了解当前的科研现状,试用科研仪器设备,体验科研工作者的一天,拉近学生与科研部门的距离。
三是科普融合课题。笔者单位与上海市七宝中学、上海市青浦中学等学校进行联动,就课题研究和学生一对一结对子,帮助中学生了解科研过程,辅导其实践科研小课题,推动学生完成科研小发明、小制作、小课题。
百年树人,科普先行。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科普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激发青少年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作者系上海市食品研究所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