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打动你内心的事物都无一例外的都与“奇幻”相关。“奇幻”本质上是一种状态,由内心而生,然后再由大脑进行想象和加工。每个人的一生本质上就是在不同的“奇幻”状态中进行变化和转化,因感觉而生的一种“奇幻经历”也许是存在的另一种意义。
从内心的角度看,每个人对其“人生意义”的理解不同,其实质就是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转化”不同而已。
首先看“感知”。“感知”其实就是心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心力在这篇文章中已经对其进行简单说明。每个人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是不同的,由于感知的不同导致看到的这个世界也会不一样,当看到的这个世界不一样,对周围的人和事的认知也就不一样,正是因为产生的各种不一样,所以才有了“是非”。所谓的是非本质上就是外在的“感受”触犯了自身的感受而已。当然这种“是非场”每个人对其的想象力是不一样的,表现的有“恨”,表现的有“好”,表现的有“喜爱”,表现的有“讨厌”,诸如此类的感受都是有这是非演变出来的,而这根源就在“感知”。
沉沦是非地时,就会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各种“奇幻经历”,这里的奇幻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感受,像“爱、恨、情、仇”等,这种种感受还会交织在一块,让你我每天都或多或少的有种“感受”,这感受直接决定着生活中的快乐或者痛苦,迷惘或者希望。这各种各样的感受让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不一样,对别人的认知不一样,对周围环境的认知不一样,甚至对自己口感的认知也会不一样。譬如,每个人的朋友圈是不一样的,所谓的人以群分,其实本质上是靠对“同一种奇幻经历”的认可。像走到一块,亲密无间的朋友间,都会有相同的“嗜好”,正是因为相同的嗜好将两个人的内心粘合到一块。朋友越单一,心力本质上其实越弱,往往内心“暗”的成分越多。再譬如,每个人的口感不一样,对食物的热爱不一样,这种不一样的口感,在不同的人看来就是“偏食”或者“挑食”!“偏食”或者“挑食”仅仅是对食物的感知不一样而已!当然,你会发现有的特别“挑食”,有的就相对“包容”,当特别挑食时,也说明内心“暗”的成分多些。
以上种种,其实都是心力的外在表现,越“排斥”,越“是非”多!是非多了,内心的世界才小了;是非多了,内心的奇幻彩色才越重,对“娱乐”场才会越迷恋甚至着迷。奇幻色彩产生的越多,说明对这个世界的美好想像越多,但同时生活中又往往不能满足自己的内心,由此奇幻色彩开始产生!
其次,看“转化”。心是方向盘(),决定了脑力如何对看到的事物和感受到的事物进行转化。同样的东西转化的不一样,那么对世界的感受和认知也就会不一样,对世界的感受和认知不一样,那么产生的“是非观”就会不一样。是非观是外在的、虚幻的,而内心的奇幻感觉才是内在的、真实的。心力是一种“哈哈镜”,将外在的东西通过一种感觉映射到你内心的世界中,然后再有你内心的世界中进行“想象”和“扩展”。譬如,之前听过的一个故事,两个人在沙漠中,同样是半杯水,一个人看到这半杯水后,内心是欣喜的,看到的是希望;而另一个人看到这半杯水后,内心是悲凉的,看到的是绝望。同样一杯水,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究其原因就是不同的心力在面对环境时对其进行的转化不一样。
正是因为内心的这种转化,面对相同的环境时,内心感受的色彩就会不一样。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人又容易掺入很多自己的感受到这环境中,导致这个环境披上了“奇幻”的色彩,正是有了这个奇幻的色彩,导致人在此环境中就会让自己沉迷其中,毕竟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也许永远就是对的!
能打动你内心的事物都无一例外的与“奇幻”相关。看《西游记》,各种奇幻的妖魔鬼怪,不就是内心的感知和转化吗?看《水浒传》,每个英雄都有其外号,都有其经历,这本身就是一种奇幻,有了奇幻附身的英雄,才能唤起你我的“同在感”,才能唤起内心的一种英雄梦,这不也是内心的感知和转化吗?看《大话西游》,各种无厘头的表演不都是为了增加奇幻色彩,而这看似疯狂的想法,不就是隐藏在你我内心深处真实的感觉吗?
梦境是奇幻的,看似和现实无关,可细想下,梦境也许才是我们那颗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吧!在奇幻中经历人生,在奇幻中领悟人生。从刚出生的无“奇幻”,到经历各种“奇幻”,再到悟“无奇幻”,也许才是人生的一种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