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里宁
读书人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大概就是爱读书了,除此之外,不同的读书人对书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读书人,不仅爱读书,还很爱惜书本,尽量不让书本变形受损;有的读书人,虽然爱读书,却不一定很爱惜书本,把书弄脏弄折弄皱也不可惜。这是读书的一个矛盾。无论如何,能读书总是好事。我不讳言,我是个爱书的人,我买的书,读过之后,总是尽量让它们保持原样,不折不皱不脏;我也不怕说,我读书并不多——读书是最吹不得牛的事,你和读书人在一起,说你读过多少书之类,只怕他用三句话,就能把你打出原形来。我就看到过,有个家伙说,他是某大师的学生。
人家因此就和他谈论这位大师,可他连这位大师的一些最基本的情况都不了解,更不用说这位大师都有些什么著作了,这样一来,这家伙也就原形毕露,当众出丑。这事对我触动很大——牛皮真是吹不得,吹牛皮对谁都没好处。听一些读书多的人说,他们读书,不仅能获得许多乐趣,还可以充饥解渴、治病疗伤——因为这是读书多的人讲的,我们不好判断,他们是不是在吹牛,或许,那是读书多的人读书的一种意境也说不定。我不是读书人,体验不到那样的意境,饥了渴了,就去找吃找喝,病了痛了,就去找医找药。体验不到那样一种意境对我来说是个遗憾,这个遗憾,今后还能不能慢慢补过,只有天知道。
体验不到那样一种意境,也还是爱书。第一次跟大人去逛书店,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那次逛书店,我买到一本关于鲁迅先生的书,那也是花自己的零花钱买的第一本书,因为是第一次,书买回去以后,还很认真地为它裹上一个包皮,在扉页上端端正正写下自己的名字和购买的日期。买这本书,不是因为我读书的起点高,而是因为我当时只认得两个作家,一个是高尔基同志,另一个就是鲁迅先生,其他我都不认得,书店里也没有关于高尔基同志的书,就只能买关于鲁迅先生这一本。
鲁迅先生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还是富于探索的思想家。他学医、弃医、从文,一学一弃一从,正是他富于探索的结果。他最初学医,主要是想通过医治国人身体上的疾病入手,探寻一条报国的途径,为此他还到日本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去学医学,希望学成归来,能够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可在一次下课前的课堂上播放的幻灯片里,让他看到了一群体格强壮的中国人表情麻木地围在那里观看日本军人残*自己同胞的画面。
那个画面,使他受到严重的刺激,再加上本国积贫积弱的社会状况,更是使他对行医报国这个理想不再抱希望,他还进一步认识到,国人虚弱的根本原因,不是出在身体上的疾病,而是出在思想上那种麻木不仁的痼疾。没有思想,体格再强壮,也改变不了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他因此决定弃医从文,以唤醒国人的思想为己任。从鲁迅先生那里,我不仅欣赏到文字的优美,体会到文学的力量,还提高了对读书的兴趣,以后在浩瀚的书海里,认识一些有益的朋友。
所谓有益的朋友,就读书而言,首先就是经典名著中适合于自己读的那些书。直接进入经典名著,可以少走一点弯路,避免漫无边际和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儿“入手”好。经典名著经过历史长河的筛选,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为世人所公认,它们的意义,就在于常读常新。读这样的书,我们可以和作者进行交流,为书中的人物所感动并与之产生共鸣,为他们的悲伤而悲伤,为他们的欢乐而欢乐。读这样的书,我们就有可能学会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奋斗,怎样去面对困难和怎样去面对荣誉。经典名著之所以历久弥新,其原因也正在于此。只是可惜,世上经典名著,以及如经典名著般的好书浩如烟海,你就是穷尽一生也不可能把它们读完了,且有的书虽好,但也不一定都是你喜爱的,我们因此就只能读适合于做自己朋友的那些书。
现当代中国作家,鲁迅先生之外,我喜欢孙犁的散文,感觉孙犁的文风和鲁迅先生的文风比较接近;杨绛先生的文字,朴实无华,自然明净,规范地使用自己的母语;汪曾祺的小说,用简洁的语言和典雅的文字,向人们讲述美妙的故事;贾平凹的语言,不时插进去一些方言俚语,不时给人以一点惊喜。在老一辈作家里,茅盾、巴金、冰心、曹聚仁、钱锺书等,是我喜欢的。当代许多优秀作家,有不少是我感兴趣的。古代的和外国的,也有我感兴趣的一些东西,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
几十年来,我几乎每年都买一点书,到底买了多少,我也没有统计过,房间里那墙书柜,早就被书填得满满的——刚购置那个书柜的时候,心里还想,以后这书要能装满它就好了。不知不觉,书柜就装不下了,我不想再添加书柜,也不愿像一些名人伟人那样,把书搁到衣柜顶上,塞在床铺底下,或者客厅沙发,甚至连卫生间都放书,我没那么痴,就是书买了,读不了那么多,得想办法处理掉一些。前些年就捐过一批看过的或因故不看了的书给单位图书室,之后又送了一些给有同好的朋友。
虽说家里仍存着不少古今中外文学著作和社科类著作,但读的并不多——爱书,不等于就是读书人——我中学毕业后,就到社会上去闯荡,插过队,当过兵,从事过许多工作,实在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读书。读书时断时续,所买的那些书也就读的很少。金克木先生说过:“书,买的人多不一定读的人多,读的人多不一定懂的人多。”我大概就属于既读的不多也懂的不多的那一类人——我很遗憾自己不能成为读书人,不过爱书,也让我享受到许多乐趣,这种乐趣,虽不能充饥解渴、治病疗伤,也是我在别样事情上所体验不到的。
人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也不一定非回答不可,不同的人对读书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法国文学家莫洛亚这样说过:“书卷可以把我们带到我们本身以外去。我们没有一个人有足够彻底了解别人的个人经验,甚至连彻底了解自己的那种经验也没有。……我们为世界间的不平、人生的困苦而感到心痛。但是从书上我们得知他人,比我们伟大的人们,也和我们一样,感到痛苦,而仍在奋斗。”英国随笔作家兰姆更是这样说:读书“是在与别人思想的神交中度过的”。——他们二位,读书的境界比较高,在这种境界之外,读书还可以是一种休闲、一种品味、一种生活状态。
不论是哪一种读书,我们都可以用书本的知识丰富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一些有益的朋友。
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