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翻译及赏析,武陵春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9 18:15:33

李清照(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是苏轼的学生,也是学者兼散文家,其母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的儿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她生活在幸福美满的艺术家庭中。她与丈夫才学匹敌,志同道同,夫妻时有诗词唱和,二人感情很好。

武陵春翻译及赏析,武陵春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1)

她前期生活局限在一个上层妇女狭窄生活范围中,安闲、优裕,无虑、无愁。

金兵南侵,黄河南北相继沦陷,安定生活被打破,她随丈夫迁往江南。赵明诚接受湖州太守的任命,赴任途中死于建康(今南京)。

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在杭州、越州、台州和金华一带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晚景极为凄凉、困苦。

前后两期不同的生活境遇,给她的词带来了不同的风格色调。前期词多悠闲情趣,后期词多凄苦之音,反映了南渡人士背井离乡、破国亡家的许多哀愁。

她的词直抒胸臆,别出心裁,内容与形式都不模仿古人,擅长用浅俗清新的语言,鲜明的形象,表现曲折动人的情思。

《武陵春》是她流落江南时的作品。该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低沉忧郁的旋律,抒发了一个孤独无依的寡妇,在战乱穷愁的生活中,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从而塑造了孤苦凄凉环境中的自我形象。全词如下: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风停了,只有沾花的尘士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枝头的花朵都落尽了。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人非昨日人,风景还依旧,万事全休!这般心绪,未等开口泪先流。

听说双溪春光好,也想驾船游。只怕双溪的蚱蜢小舟,载不动许许多多愁!

武陵春翻译及赏析,武陵春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2)

上片首句既写眼前所见又暗喻自身:绘出狂风摧花,落红满地,一片凄清的景象,又暗示了作者怜花自伤的无限感怀,意味无穷。

次句写主人公神态:日上三竿,还懒于梳理头发。“女为悦己者容”,一向被视为知己的丈夫已经去世,她还打扮给谁看呢?其落寞无绪的心境可见一斑。

寥寥十二字,极写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抑郁含蓄,包含着极大的容量。

接着,词人笔锋忽转,带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全词的色调更为暗淡,由含蓄委婉转为纵笔直抒,“物是人非”就是她对自己现在生活的概括,大有往事堪哀、不可回首之意。

词人本有幸福的生活,无奈身逢乱世,只能辗转漂泊;她也曾有甜蜜的感情,但在颠沛流离中,丈夫溘然长逝;她也有温馨的家,而山河破碎,故园难回,只能成为天涯孤客,寓居他乡……重大的变化,无数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正是一言难尽,故以“事事休”概括,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扑簌簌流了下来。

这十三个字,节奏低沉顿挫,如泣如诉,倾吐出词人胸中无限哀愁和痛苦。

武陵春翻译及赏析,武陵春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3)

下片前两句,象是宕一闲笔,虚拟了想要去金华胜地荡舟的愿望。词人特别喜欢划船:少女时代,她曾“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少妇时代,她也曾“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而今为了摆脱那许许多多伤心事,而且双溪还是金华的风景区,怎能没有泛舟双溪的想法?

但紧接着却用“只恐?二字陡然一转,急跌之中奇语突现,以舟小、愁多作对比,反衬出内心的愁重,船已经载不动愁情了,设想新奇形象,不仅使感情显得深沉悠长,更将作者内心的绵绵愁痛推向了极点。

全词总的基调是凄惋的,但细细品味,于凄惋之中却不失刚劲之气,于沉郁顿挫中给人以荡气回肠的感受,构成了动魂摄魄的艺术境界,显示出凄丽沉郁的风格特色。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