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最全注释,谏逐客书详细注释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9 18:59:50

前文我们说过,为了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减弱秦国对韩国的侵占,韩国派遣郑国入秦修渠。

郑国所修郑国渠利国利民,为华夏千年立下盖世之功,秦王政看在了眼里,但是韩王没有,他只知道自己派郑国入秦修渠确实起到了延缓秦国攻打的效果,因此每与其他诸侯国君臣闲聊,总是夸赞自己的才智。

各国也觉得韩国此法甚妙,因此纷纷向秦国派遣间谍。

再加上嫪毐之事,老秦人多有非议,皆说各国来秦之人,大多是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大多是来秦国搞破坏的,请求秦王政下令驱逐山东诸国的来客。

秦王政不是个昏君,他知道东方来客不全是嫪毐一样的奸人,所以一直未下逐客令。

自公元前240年,大将军蒙敖病逝后,秦国一直未有大将军。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准备启用桓齮为大将军。

桓齮是老秦人,是驱逐东方来客的坚定支持者,因此他拒绝了秦王政的任用,推荐秦王政启用东方将领。

谏逐客书最全注释,谏逐客书详细注释翻译(1)

统一大业就在眼前,此时无将帅兵,这仗还怎么打?

秦王政很苦恼,将自己关在大殿里郁闷不已。

此时,李斯出现了,他对秦王政说,大王请下逐客令,以安老秦人之心。

秦王政说,你可知若我下了逐客令,你也在被逐之列,你之才华还未为我所用,就想弃我而去吗?

李斯说,大王但请放心,李斯自有办法归来。

秦王政一听,转悲为喜,于是第二天就下了逐客令。

逐客令一下,东方来客纷纷离开秦国。

李斯是最后一个走的,临走前他对秦王政说,大王明见,逐客令一下就马不停蹄离开秦国的都是东方诸国的间谍,逐客令下后对秦国依依不舍的都是真心为秦国的东方才士,七日后,请大王将这些东方才士请回秦国。

说罢,李斯也离开了秦国。

李斯离开秦国的第三天,一篇来自李斯亲自执笔的千古雄文摆在了秦王书案之上,就是著名的《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最全注释,谏逐客书详细注释翻译(2)

原文及翻译: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文章开头,李斯举秦国之所以富强的例子反驳老秦人驱逐东方来客之行为的错误。

我听说老秦人的官吏们在商议驱逐东方客卿这件事,我私下里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与决定。

当年秦穆公寻求贤士,从西戎得到由余,从宛地得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都不是秦人,但是秦穆公重用他们,因为他们的付出而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使秦国得以称霸西戎。

秦孝公时任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秦人因此殷实,秦国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主动亲附归服,因此秦国得以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

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功业延续到今天。

秦昭襄王任用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内定后,继续向外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

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东方客卿的功劳。

由此看来,东方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

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秦国还会有现在的丰厚实力吗?还会有现在的强大名声吗?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李斯又以物喻人,说明老秦人不接纳东方来客的错误。

如今陛下宫中有昆山的美玉,有随侯之珠,有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千里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能采用,那么这些夜光宝玉,不会成为宫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不会成为陛下的把玩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不会进入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人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

敲击瓮、缶来奏乐,弹着琴筝、 拍打大腿以应和节拍、呜呜呀呀地高唱着来使耳朵痛快的歌曲才是真正的秦国音乐;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都是所谓外国的音乐。可是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功能的需要么?

物事可以用外国的,用人为何不能呢?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

这样做只能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却轻视了人民大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讲明道理后,李斯开始说明老秦人驱逐东方来客后,将面临的局面,将给秦国带来的坏处。

我听说田地广才能粮食多,国家大才能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才能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三皇五帝无可匹敌的缘故。

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停止脚步不敢进入秦国,这难道不是“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吗?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最后总结一下:

很多物品不出产于秦国,但是却很宝贵;很多贤士不出生于秦国,但是愿意效忠于秦国。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这是秦人自己在内部造成空虚,是秦人自己构筑怨恨于诸侯。此等做法,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恐怕难了。

秦王政将此文传阅于秦国诸臣,秦国诸臣看后无不为自己的短视而流涕,纷纷请求秦王政收回逐客令。

于是,秦王政收回了逐客令,派人请回了李斯及向李斯一样真心为秦国效力的东方来客,并继续下发招贤令,聘请东方才士来秦国一展所长。

李斯因此次功劳,成为秦王政最信任的大臣。

谏逐客书最全注释,谏逐客书详细注释翻译(3)

桓齮负荆请罪,被秦王任命为大将军,为秦国开疆拓土,成为了灭国大战前期的主力战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