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再爱我一次1990观后感,妈妈再爱我一次观后感电子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9 22:30:12

对于小强呢,很明显他想要的并不是所谓的名校,也不是所谓的好吃的以及大房子,他只想回到那个很小的家里面,只想和妈妈在一起,唱着那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想和妈妈一起再玩一次捉迷藏的游戏,这些看上去很琐碎的心愿,其实构成了小强的幸福;而上名校,有好吃的,住大房子,享受更好的生活这些心愿,实际上只是妈妈的愿望,也是妈妈在内心中幻想出来的幸福;

两个幸福并不一致,妈妈选择了牺牲孩子的幸福来满足自己的幸福。所以看上去像是很高尚的行为,究其本质的话还是一个自私的鲜活事例。妈妈只是存在于自己的臆想中,觉得自己的牺牲很伟大,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结果呢?

孩子并不会幸福,他可能会觉得被妈妈抛弃是因为自己不够好,从小就陷入到深深地自卑中;他可能会在陌生的环境中,一日一日的学会委曲求全,养成阴暗的性格;他可能会迁怒于造成这一切的所谓的爸爸,进而养成一个愤世嫉俗的性格......

不管是哪一种,对孩子来说都是弊大于利的。

妈妈再爱我一次1990观后感,妈妈再爱我一次观后感电子版(9)

电影如此人生亦如此,很多时候爸爸妈妈所谓的感动了自己的教育,本质上还是牺牲孩子的幸福,来满足自己的幸福而已,这是自私,远不是伟大。

孩子3岁前,请一定把他带在身边

为什么小强会对妈妈念念不忘,有再好的吃穿用度都不能弥补他对妈妈的思念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他3岁前一直是与妈妈在一起生活的。

一方面,孩子3岁前是安全感形成的重要时期。

对于孩子来说,没出生之前一直在妈妈的子宫内生活,习惯了伸手抬脚都能触碰到妈妈的感觉,虽然有点看不到东西,但是这种温暖的触感也能带给他们最初的安全感。出生以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躺在妈妈的怀里,才能感受到以往的那些触感,以及熟悉的味道,也才能够形成更多的安全感。

妈妈再爱我一次1990观后感,妈妈再爱我一次观后感电子版(10)

这其实就是我们为什么一直说,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最好能够多陪陪他们的原因所在。夜晚孩子饿的时候,是妈妈的母乳给他们在无尽的黑夜中带来一束亮光;孩子睡觉突然惊醒的时候,是妈妈温暖的怀抱以及熟悉的气味,给孩子更多内心深处的安定;正是这些看不到摸不着的丝丝情感,逐渐汇聚成了孩子成年后的安全感。

另外一方面,3岁前是孩子和爸爸妈妈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3岁前是孩子第一深度知觉开始产生的时候,他们开始逐渐有了自我意识的存在。比如他们有的时候会向爸爸妈妈们提出自己的意见,有的时候会和爸爸妈妈哭诉一些事情等等,其实不管是什么事情,爸爸妈妈如果都能够耐心的倾听,就算暂时解决不了,也能够给孩子一个鼓励的拥抱的话,给与孩子的不仅仅是面对困难的勇气,更多的是给了孩子一个信号。

这个信号就是爱。

妈妈再爱我一次1990观后感,妈妈再爱我一次观后感电子版(11)

爱是爸爸妈妈和孩子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因素,而爱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也很简单,陪伴并且认可。陪伴让孩子在生理上觉得自己有所依靠,认可让孩子在心理上觉得自己无所畏惧,这样心理生理都得到了满足的孩子,才会和爸爸妈妈形成更加健康的亲子关系。

反之,如果孩子从小就和爸爸妈妈不在一起,在安全感形成的初期以及第一深度知觉产生的时候,都得不到来自爸爸妈妈的爱的话,在他们的心中,爸爸妈妈的重要性就会逐渐下降。

所以,如果可能的话,3岁之前的孩子,请一定带在身边。

心理学表明,3岁前是孩子建立和爸爸妈妈依恋期的时候,如果妈妈不在身边的话,孩子的依恋期就得不到很充分的满足,一方面,他们会错误的找到不正确的依恋对象,进而影响自己的心态以及各种各样的选择;另外一方面呢,他们在内心深处也不会对爸爸妈妈有什么依恋的感情,长大后也不会和爸爸妈妈有什么好的关系。

比如说话会不耐烦,脾气会很急躁,态度会很无理等等。之前就有很多爸爸妈妈和开心爸爸说过这些问题,其实早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已经埋下祸根了,长大后只是定期爆炸了而已。

妈妈再爱我一次1990观后感,妈妈再爱我一次观后感电子版(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